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培訓 » 興平訂做生日蛋糕在哪裡
擴展閱讀
花色雞蛋糕的做法 2025-05-11 13:24:59

興平訂做生日蛋糕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5-05-11 12:35:37

Ⅰ 流傳千年的「打金枝」故事與唐代名將郭子儀

在帝王時代,打皇帝的女兒可算是太歲頭上動土,犯了殺頭抄家之罪,甚至要株連九族。然而,郭曖並沒獲罪,反而使昇平公主成了個溫順賢淑的妻子。

在古代,皇帝說的話叫金口玉言;皇帝的子女們是金枝玉葉。在等級森嚴的社會里,如果誰娶了皇帝的女兒做老婆,那可不是什麼攀高枝享榮華富貴,那是倒了八輩子霉了。你不僅要恭恭敬敬地伺候公主,就連說一句話都要小心翼翼,不知何時就觸犯了皇室的禁條戒律,輕則丟官罷職,流放到荒無人煙的地方去,重則人頭落地,甚至禍及九族,親戚朋友受牽連。

看過京戲的人都知道,有一出京劇名叫「打金枝」,講的是唐朝駙馬爺郭曖與妻子昇平公主發生爭吵,一氣之下,郭曖出手痛打了金枝玉葉的昇平公主。在帝王時代,打皇帝的女兒可算是太歲頭上動土,犯了殺頭抄家之罪,甚至要株連九族。然而,郭曖並沒獲罪,反而使昇平公主成了個溫順賢淑的妻子。之所以事情會發展得這么蹊蹺,全是因為郭家與當朝皇帝有一段頗深的淵源。

故事的根源,要從郭曖的父親郭子儀說起。

郭子儀在唐玄宗時代是駐守河北的領兵大將,智勇雙全,威震一方,當「安史之亂」爆發時,唐玄宗年老心疲,醉心酒色,撇下京都,只顧攜帶家小往西蜀逃命。在大臣們的苦苦挽留下,才勉強把太子李亨留下,以便穩住民心和軍心。

太子李亨在靈武登上皇位,是為唐肅宗。太子逃到靈武時可憐得很,只不過幾個人跟著他,途中又與敗兵誤打誤殺地混戰一番,直到郭子儀帶兵來幫忙,肅宗才有實力,而郭子儀的大功也從這時開始。

肅宗後來任命大兒子廣平王李為天下兵馬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統兵收復失陷了的土地。李?之所以當了元帥,只是由於他是皇帝的兒子,一切當然全仗郭子儀。廣平王做大元帥只是名義,實權全在郭子儀手中,由此也可見唐肅宗對他的信賴。

郭子儀率領大軍,趁安祿山軍隊發生內訌的時機,大舉進攻,勢如破竹,保證了唐肅宗的安全,奠定了中興唐室的基礎。

唐肅宗加拜郭子儀為司空,封代國公,派駐東都洛陽,負責清掃河北地區的叛軍餘孽。

後來唐肅宗聽信「郭子儀兵權在握,恐其生變,實為朝廷隱患!」的讒言,削去了郭子儀的兵權。不久,由於戰況需要,又不得不再度拜郭子儀為興平定國副元帥,並進封為汾陽王。

唐肅宗駕崩後的唐代宗恐怕郭子儀功高蓋主,又削去其兵權。又因吐蕃進攻,郭子儀再一次被起用。

郭子儀幾起幾落,仍忠心耿耿效命朝廷。於是,唐代宗不再對他橫加猜忌,而且還賜予他「鐵券」,意即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絕不再加罪於他。同時,為了向郭子儀表示恩寵,也是為了籠絡住郭子儀,唐代宗還將昇平公主,嫁給郭子儀的幼子郭曖為妻,成為又一樁政治婚姻。

昇平公主是唐代宗與沈後的女兒,曾深得唐代宗寵愛。然而在唐代宗東征西討的時候,因為戰亂,沈後失落民間,行蹤不明,唐代宗便把對沈後的寵愛轉移到昇平公主身上。昇平公主原本從母親那裡繼承了絕世的美貌和純良的天性,但由於父皇的嬌寵,她也養成了任性的脾氣。

前面說過,按照慣例,娶了皇帝的女兒,成為皇帝的乘龍快婿,官位顯赫,財源滾滾,雖然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使不完的行政特權,但在公主面前必須低眉俯首,言聽計從,百般嬌寵,千般疼愛,萬般順從,端不得絲毫男人的架子,來不得半點脾氣個性。一般做駙馬的人大都抱有攀附之心,為了榮華富貴,為了官運亨通,受些窩囊氣也就認了。而這個郭曖,生就一副剛直不阿的性格,他並不想藉助皇家謀取什麼名利,因而也就不準備過分地寬縱昇平公主。

而且這時的郭曖與昇平公主,都只有13周歲的年齡。

13歲的少男少女,正是反叛倔強的時候,而這對小夫妻,都出身在頂極的富貴權勢之家,各自的脾氣就更是好不了。

在最初的新婚燕爾過去之後,兩個人驕傲的個性便開始發生了沖突。

按照郭家的規矩,每天清晨,兒孫晚輩都必須到郭子儀面前請安;而郭曖與昇平公主居住的駙馬府離郭府較遠,每日請安不太方便,於是郭家特別對他倆破例,允許他們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早晨,到郭府問候老人,以盡子媳之道。對這個規定,昇平公主無話可說,同意執行,但每次臨行前,洗漱梳妝,總是拖拖拉拉,在郭曖的催促中勉強起程,到了郭府,總是郭家其他子媳早已站在郭子儀門下等候很久了。為此,郭曖對昇平公主滿腹怨言,但念在她公主的份上,勉強沒有追究,只是每次說明道理,加緊了催促。

郭子儀70壽誕的時候,郭曖與昇平公主本已商量好,頭天晚上買好了生日蛋糕,這天清晨兩人一道趕往郭府為家翁祝壽。這天郭曖特意起了個大早,叫昇平公主起身時,昇平公主卻突然推說受風頭痛,不願起來,叫郭曖一人帶蛋糕去祝壽,代她向家翁問安。

郭曖一聽,氣不打一處來,心想:平日里你拖拖拉拉,我都忍了;今天父親大壽吉日,你竟想稱病躲懶不去!於是往日的怨氣連同今日的怒氣一同爆發出來,對著昇平公主大聲吼道:「你不就是仗著你父親是天子嗎?我父親還不願做那皇帝呢!」

昇平公主聽了這話,氣得面色發白,趴在床上,聲色俱厲地指著郭曖叫道:「欺君罔上,罪當誅殺九族!」

郭曖這時正在氣頭上,聽了公主的話也決不相讓,心想:你們皇家能不能殺了我郭家,還是問題!因而又接著教訓道:「皇帝又怎樣?你在我這里就是郭家的媳婦,不遵守孝道,我不但罵得,還能打得!」昇平公主見他竟然還敢動手,怒道:「你打,你不打就不是郭子儀的兒子!」兒媳竟然直呼公公的名字,簡直是大逆不道!郭曖聽罷,愈發憤怒,一躍而起,上前抓住昇平公主猛推了一下;昇平公主見他真的敢動手,也更加憤怒,大聲叫道:「看我殺了你們郭家!」郭曖聞言氣急敗壞,不由地揮手給了她一巴掌。

「打狗還得看主人面子呢,如今竟敢打到我皇帝女兒頭上來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昇平公主腫著臉,趁郭曖去給老父拜壽之機,哭哭啼啼地乘車回到皇宮,一見到父皇,昇平公主悲不自勝地撲倒在父皇腳下,聲淚俱下地訴說著她在駙馬府挨打的事,並堅決要求父皇懲辦郭家。

唐代宗見自小嬌慣的女兒被駙馬打成這副可憐模樣,自然心痛不已,也非常氣憤,有意好好教訓一下這個膽大妄為的附馬;仔細問明事情的前因後果,又覺得是自己的女兒缺理。駙馬在那種情況之下,激動一點,憤怒一點,也是有情可原。作為男人,首先要孝順老人,這是美德,駙馬做得對。代宗轉念審情度勢,覺得還是不要擴大事態為宜,以免弄僵了與郭家的關系。於是,他先對女兒好言安慰一番,然後心平氣和地勸解道:「就算事情如你所述的那樣,為父也不便過於幫你。做天子並不是天下盡歸你所有,也不可為所欲為,這個你不能不了解。你是郭曖的妻子,就應謹守婦道,依從夫君,孝敬公婆,夫妻和睦為是。」代宗還就郭曖所說「你不就是仗著你父親是天子嗎?我父親還不願做那皇帝呢!」對女兒說:「這個你就不知道了。事實的確是這樣的,要是他真的要做天子,難道天下還是你家的么?」安慰了女兒一場,代宗就命她速回駙馬府,不可再事喧鬧。

在皇權大於一切的時代里,能發生這件趣事,那確實只有十分開明的皇帝才能夠做得出來。

昇平公主覺得這樣回去實在沒有面子,雖然心有不甘,但見父皇深明大義,尚對郭家不予計較,自己如果不知趣地再鬧下去,不但沒有娘家可資倚仗,到頭來還得吃虧。昇平公主雖然蠻橫,畢竟是個聰明人,她趕緊調整了自己內心的情緒與表面的態度,乖乖地離開皇宮,返回了駙馬府。當然,這也需要較大的勇氣。公主也非常人可比。

與公主回宮告狀的同時,郭曖前去給郭子儀拜壽。郭子儀見他隻身而來,他的媳婦沒來,就有些暗藏不安,心中起了疑慮,一定問個究竟。郭子儀追問兒子及侍婢之後,得知方才兒子與公主大打出手,而且還說了一句要命的大話,頓時嚇得手腳發抖。這句話的後果可輕可重,皇帝完全可以借這句話的由頭,把郭家滿門抄斬。

大驚失色之下,郭子儀把這個不懂事的兒子捆了起來,直送進宮中,向皇帝親家請罪。

代宗看見這個場面,不禁哈哈一笑,親自起身,為小女婿松綁,並向郭子儀說了一句至今令人感嘆的話:「不痴不聾,不作家翁。」他寬解郭子儀道:「小兒女們在閨房中幾句戲言氣話,我們作長輩的,何必當真?又何必去管這種夫妻閑事呢?」

皇帝親家居然能這么輕易就放過自己,倒真是令郭子儀大鬆了一口氣。但是為了警戒少年無忌的兒子,回到家裡,郭子儀還是拿出大棍,親自動手,將郭曖家法處置了一番。

郭子儀一家的人,不論做大將、做王後、做大官,始終小心謹慎,不敢多要權力,所以能善始善終。郭曖和昇平公主的這次爭吵,大概是他們家族傳統中一次破例之舉吧。從此以後,郭子儀對唐皇朝更加忠貞不貳。他的行為也帶動了一大批與他有關系的將領忠心耿耿地為皇朝效命;昇平公主在之前似乎是個不聽話而沒有見識的女人,但經此一事後,大有長進,性情變得謙恭端莊,溫柔賢淑,這直接影響了她的一對兒女。兒子郭縱,娶順宗女漢陽公主,官至大司農,以忠耿清廉聞名。女兒郭氏,嫁給憲宗為妃,仁厚謙讓,身歷五朝,是歷史上以賢德著稱的郭太後。郭氏家風,百世流芳,從此「打金枝」引為千古美談,當中包含的意義實在令人深思。

Ⅱ 西安的主要地形 氣候環境 風俗習慣

一、西安地形

西安地處陝西省關中平原偏南地區,北部為沖積平原,南部為剝蝕山地。大體地勢是東南高,西北與西南低,呈一簸箕狀。秦嶺山脈橫旦於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國地理上北方與南方的重要分界。中國的大地原點和國家授時中心就在西安。

二、西安氣候環境

西安市平原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干濕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風小、多霧、少雨雪;春季溫暖、乾燥、多風、氣候多變;夏季炎熱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風;秋季涼爽,氣溫速降,秋淋明顯。年平均氣溫13. 0℃~ 13. 7℃,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1. 2℃~ 0. 0℃,最熱7月份平均氣溫26. 3℃~ 26. 6℃,年極端最低氣溫-21.2℃(藍田1991年12月28日),年極端最高氣溫43. 4℃(長安1966年6月19日)。年降水量522. 4~ 719. 5毫米,由北向南遞增。

三、西安風俗習慣

「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匯集稱之為「陝西十大怪」(即「關中十大怪」):面條像腰帶、鍋盔像鍋益、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等。

(2)興平訂做生日蛋糕在哪裡擴展閱讀:

西安特色

1、鍋盔像鍋蓋

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團放進頭盔里,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做鍋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杠來壓揉,然後放在直徑2尺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烤制而成。這樣,烙成的鍋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會變味。鍋盔要數「乾州(今乾縣)鍋盔」好。

2、辣子是道菜

至於說辣子,一般人都以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實四川人只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陝西「沒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餚。就連西安城裡家家戶戶前也是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 「油潑辣子」看著紅、聞著香、吃著辣,既能用來調面,又能夾饃吃。人們常說「油潑辣子冰冰面吃著燎(好)乍咧!」

3、泡饃大碗賣

「牛羊肉泡饃大碗賣」可稱上是「陝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饃似乎是白來一趟。而牛羊肉泡饃要數回民食品了。

Ⅲ 昇平公主是怎樣的一個歷史人物

昇平公主,唐代宗第四女,母崔貴妃, 碑誌皆言其諱昇平公主,表字昇平公主。昇平公主又賢明又有才思,雅為父親所愛寵,恩禮冠諸主。唐憲宗元和五年(810年)十月初七日薨,累贈齊國公主,賜謚昭懿,女兒郭貴妃為公主立奉慈寺追福。昇平公主的婚姻故事,被後人編為戲劇《打金枝》,傳唱至今。

Ⅳ 關於歷史人物曹操的所有故事

1、嶄露頭角

熹平三年(174年),曹操被舉為孝廉,入京都洛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戚聚居之地,很難治理。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

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曹操也因此得罪了一些當朝權貴,礙於其父曹嵩的關系,明升暗降,曹操被調任頓丘(今清豐)令。

光和元年(178年),曹操因堂妹夫濦強侯宋奇被宦官誅殺,受到牽連,被免去官職。其後,在洛陽無事可做,回到家鄉譙縣閑居。

光和三年(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徵召,任命為議郎。此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謀劃誅殺宦官,不料其事未濟反為宦官所害。曹操上書陳述竇武等人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姦邪之徒滿朝,而忠良之人卻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辭懇切,但沒有被漢靈帝採納。爾後,曹操又多次上書進諫,雖偶有成效,但東漢朝政日益腐敗,曹操知道無法匡正。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曹操被拜為騎都尉,受命與皇甫嵩等人合軍進攻潁川的黃巾軍,結果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隨之遷為濟南相。濟南相任內,曹操治事如初。濟南國(今山東濟南一帶)有縣十餘個,各縣長吏多依附貴勢,貪贓枉法,無所顧忌。曹操之前歷任國相皆置之不問。曹操到職,大力整飭,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長吏,濟南震動,貪官污吏紛紛逃竄。「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當時正是東漢政治極度黑暗之時,甚至有了買官制度。朝廷徵還其為東郡太守,拜為議郎,曹操不肯迎合權貴,遂託病回歸鄉里,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暫時隱居了。

當時天下紛亂,先是發生了冀州刺史王芬聯合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地方豪強,謀劃廢黜靈帝立合肥侯的事件。王芬等人曾希望曹操加入他們,但被曹操拒絕,後來王芬事敗自殺。接著,又有西北金城郡(今蘭州)的邊章、韓遂殺死刺史和太守,率兵十餘萬反叛朝廷。

中平五年(188年),漢靈帝為鞏固統治,設置西園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

2、陳留起兵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駕崩,太子劉辯登基,何太後臨朝聽政。大將軍何進想趁靈帝駕崩、宦官失勢之機誅滅十常侍,但沒有取得何太後的支持。於是何進便召時任並州牧的董卓進京,脅迫何太後同意。然而此舉打草驚蛇,董卓尚未抵達京城,何進已被宦官下手謀殺。

同年九月,董卓入京,執掌朝政,把漢少帝廢為弘農王,而改立其弟陳留王為漢獻帝,又派人把弘農王母子毒死,自稱太師,專擅朝政。曹操見董卓倒行逆施,不願與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師洛陽(今洛陽東)。 曹操到陳留後,「散家財,合義兵」,且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袁術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曹操任代理奮武將軍,參加討董軍。二月,被聯軍擊敗的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自己則焚毀宮室,挖開王陵,劫掠人民,致使洛陽方圓200里荒蕪凋敝無復人煙。而關東聯軍懼怕董卓精銳的涼州軍的戰力,無人敢向關西推進,全都屯兵酸棗(今延津北)一帶。而曹操認為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應趁機與之決戰,遂獨自引軍西進。

曹操行至滎陽汴水(今滎陽西南),與董卓大將徐榮交鋒,因為士兵數量懸殊,曹操大敗,士卒死傷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傷,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倖免於難。回至酸棗,曹操建議諸軍各據要地,再分兵西入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圍困董卓,關東諸將不肯從。關東諸軍名為討董卓,實際各自心懷鬼胎,意在伺機發展自己勢力。不久,諸軍之間發生摩擦,相互火拚。聯合軍至此解散。

初平二年(191年),曹操在東郡大敗於毒、白繞、眭固、於扶羅等,袁紹表其為東郡太守。

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黃巾軍大獲發展,連破兗州(治昌邑,今山東巨野東南)郡縣,陣斬兗州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兗州牧。曹操和鮑信合軍進攻黃巾。鮑信戰死。曹操「設奇伏,晝夜會戰」,終於將黃巾擊敗。當年冬天,獲降卒三十餘萬,人口百餘萬。曹操收其精銳,組成軍隊,號青州兵。又助袁紹打敗劉備、單經及陶謙諸軍。

初平四年(193年)春天,曹操在匡亭六百里大追擊大敗袁術、黑山軍、南匈奴。徐州牧陶謙率軍攻入兗州南部的任城,曹操率軍征討陶謙攻克徐州十餘城。

3、逐鹿中原

初平四年(193年)秋天,曹操的父親曹嵩來曹操處路上,被陶謙派兵殺害,曹操遂進兵徐州(治郯,今山東郯城),向東南擴展勢力。陶謙退守郯縣。不久曹操軍糧將盡,撤圍回軍。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東海。曹操征徐州期間,所過大肆殺戮,一路上「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東郡守備陳宮對曹操不滿,於是與陳留太守張邈、張邈之弟張超、從事中郎許汜及王楷等同謀叛亂,迎呂布為兗州牧。呂布為當時名將,先為董卓部將,後與王允定計誅殺董卓。

當時只有鄄城(今山東鄄城)和東郡的范(南范縣)、東阿(今山東陽谷)兩縣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別由司馬荀彧和壽張令程昱、東郡太守夏侯惇等堅守,形勢異常危急。曹操從徐州趕回,聽說呂布屯於濮陽,遂進軍圍攻濮陽。二軍相持百餘日,蝗災大起,雙方停戰,曹操軍還鄄城。

此時,曹操失去了兗州(治今山東鄆城西北),軍糧已盡,袁紹派人來勸說想讓曹操投靠他,讓曹操舉家遷到鄴縣當人質。曹操本打算答應袁紹,多虧程昱勸阻,曹操才打消這個念頭。

興平二年(195年),曹操整軍再戰呂布,三敗之,破定陶(今山東定陶)、廩丘(今山東鄆城西北)等,平定兗州。呂布逃往徐州投靠劉備。七月,因李傕、郭汜的火拚,漢獻帝從長安東歸,下詔讓各路諸侯勤王。

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迎漢獻帝。辛亥,漢獻帝封曹操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庚申,遷都許昌。十一月丙戌,漢獻帝封曹操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總己以聽。

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討伐張綉,軍隊駐扎在淯水,張綉舉眾投降,旋即復叛,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將典韋戰死。此後,曹操又兩度攻擊張綉,都沒有徹底擊破。九月,曹操東征袁術,袁術棄軍而逃至淮河,梟袁術留守四將。

建安三年(198年)四月,曹操遣謁者裴茂率中郎將段煨討李傕,夷三族。九月,曹操東征徐州,進攻久與他為敵的呂布。在曹軍攻勢之下,呂布軍上下離心,十二月,呂布部將魏續、宋憲等生擒陳宮歸降曹操。呂布見大勢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將呂布、陳宮、高順等人處死,收降呂布部將張遼以及泰山豪傑臧霸、孫觀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派史渙、曹仁擊破張楊舊部眭固,取得河內郡,把勢力范圍擴張到黃河以北。

4、官渡之戰

消滅睦固後,為了應對之後與袁紹的戰爭,曹操預作布置,命在青州有潛在影響的臧霸等人攻入青州,佔領齊(治今山東臨淄)、北海(治今山東壽光東南)等地,鞏固右翼;又命大將於禁屯軍黃河南岸,監視袁軍。不久,張綉聽從謀士賈詡之計,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張綉為揚武將軍,解除了後顧之憂。

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曹操自率軍屯於官渡(今中牟北),准備迎擊袁紹。

劉備在陶謙死後,曾一度出任徐州牧,後徐州被呂布攻佔,劉備投奔曹操。曹操認為劉備是個英雄,先後表他為豫州牧、左將軍。曹操攻佔徐州不久,淮南袁術准備逃往青州往依袁紹,曹操派劉備去截擊,袁術北上不得,嘔血而死。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董承等人謀誅曹操事泄,被曹操殺掉。劉備遂襲殺徐州刺史車胄,占據徐州。

曹操為了免於將來同袁紹作戰時前後受敵,決定先消滅在徐州立足未穩的劉備。當時諸將皆怕袁紹乘機來攻許都,曹操對此胸有成竹,說:「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有後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遂進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破劉備,劉備逃奔袁紹。

袁紹是當時北方最強大的一股勢力,也是曹操統一北方最強大的敵人。袁氏一門,自袁紹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勢力本就很大,後袁紹取得冀、並、幽、青四州之地,實力大增,有軍隊數十萬人。袁紹以其長子袁譚、次子袁熙、外甥高幹分守青、幽、並三州,後方穩固,兵精糧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裡。他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志在一舉消滅曹操。

建安五年(200年),袁紹命大將顏良等人進兵白馬(今滑縣),自率大軍進屯黎陽(今浚縣東),向曹操發動進攻。曹操的實力比袁紹弱得多,曹操所佔的大河以南地區,地盤既小,又是四戰之地,殘破不堪,還沒有完全恢復,物資比不上袁紹那樣豐富。曹操的兵力也遠不及袁紹,其總兵力大概不過幾萬人,投入前線的兵力據《武帝紀》說「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裴松之認為此數不準確,曹操的兵力不會如此之少,但曹操兵力遠遜於袁紹卻是毫無疑問的。

袁紹大軍來攻,許都震動。曹操安慰眾將說:「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眾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我奉也。」

二月,袁紹大將顏良等人圍攻白馬,拉開了大戰的序幕。四月,曹操親自率兵北上解白馬之圍,他採納謀士荀攸之計,先進軍延津(今延津北一帶),做出要渡河襲擊袁軍的態勢,吸引袁軍分兵西向,然後突然轉向迅速趕往白馬。曹操軍突然殺到,袁軍措手不及,顏良被關羽斬首,袁軍大敗,白馬之圍遂解。

曹操救出白馬軍民,沿黃河西撤。袁紹聞知,立即命文丑、劉備渡河追趕曹操。曹操見追兵漸近,命軍士解鞍放馬,並置輜重於道。袁軍追兵大至,爭搶輜重,陣形混亂。曹操率領僅有的騎兵突然殺出,大破追兵,陣斬文丑。袁軍大震。曹操初戰得勝,主動撤軍,繼續扼守官渡。

八月,袁紹大軍連營而進,東西數十里,依沙堆為屯,進逼官渡。曹操分兵堅守營壘,伺機而動。袁軍向曹營發動猛攻,先是作高櫓、起土山,由上向曹營中射箭,接著又挖地道,欲從地下襲擊曹營,皆被曹操以設投石機、挖掘溝壑之法破解。兩軍一攻一守,相持近二個月。久戰之下,曹操處境極為困難。

十月,袁紹從河北運來糧草萬余車,派大將淳於瓊等帶萬餘人看守,屯於離袁紹大營四十里的烏巢。這時袁紹謀士許攸因向袁紹獻偷襲許都之計不成,且在河北的家眷犯法被抓,心生悔恨,而來投曹操,獻計讓曹操偷襲烏巢。

曹操大喜,跣足出迎,之後親率精銳步騎五千人,軍隊人銜枚,馬勒口,換袁軍軍裝乘夜從小路偷襲烏巢。曹操軍至烏巢,命四面放火,袁軍大亂,淳於瓊拒營死守。袁紹聞知,急忙派兵救援,曹操左右見「賊騎稍近,請分兵拒之。」曹操大怒說:「賊在背後,乃白!」

士卒都拚死力戰,因此大破袁軍,斬淳於瓊等,盡燔其糧草。而當袁紹聽說曹操襲擊烏巢時,認為這正是攻破曹操大營的好機會,因此派去的援兵很少,而以重兵圍攻曹操大營。

由於曹操預留兵力精且多,曹營未破,烏巢敗訊已經傳來,大將張郃、高覽等人率部投降曹操,袁軍潰散。袁紹棄軍逃回黃河以北。曹軍大獲全勝,斬首七萬余級,盡獲袁軍輜重圖書珍寶。曹操清點袁紹書信,得到自己部下勾結袁紹的信,盡燒之,說:「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眾人乎!」

客觀條件上,曹操處於劣勢,但由於他能正確分析客觀條件,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所以能揚長避短,採用正確的戰略戰術,使戰爭向有利於自己的方面轉化,經過自己主觀上的努力,終於贏得了勝利。官渡之戰,曹操擊潰了最大的敵人袁紹,由他統一北方已是大勢所趨。官渡之戰也是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5、遠征烏桓

建安七年(202年),袁紹病死,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不和,發生火拚。袁譚不敵袁尚,向曹操乞降。

建安九年(204年)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譚之機,進軍圍攻鄴城(今河北邯鄲臨漳西一帶)。袁尚率軍回救,依滏水(今滏陽河)為營,曹操進軍將其營寨包圍。袁尚害怕,請求投降,曹操不許。袁尚乘夜逃跑,袁軍潰散。

袁尚逃奔中山(今河北定縣)。曹操命人拿著繳獲袁尚的印綬節鉞招降鄴城守軍,城中鬥志崩潰。鄴城遂被曹操攻破。從這一年起,曹操把自己的據點北遷到了冀州鄴城 ,政令軍隊此後皆從此出,而漢獻帝的都城許縣則只留些許官吏。

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曹操又以負約為名,攻滅袁譚,冀、青二州平定。於是,曹操上表讓還兗州牧,改任冀州牧。袁尚兵敗後,逃奔幽州刺史袁熙。不久,袁尚、袁熙又逃奔三郡烏桓。同年,黑山軍首領張燕率領其部眾十餘萬人投降曹操。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攻滅高幹,平定並州。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為了肅清袁氏殘余勢力,也為了徹底解決三郡烏桓入塞為害問題,決定遠征烏桓。漢末,遼西、遼東、右北平三郡烏桓結合,是為三郡烏桓,其首領為遼西部的蹋頓。三郡烏桓與袁氏關系一直很好,並屢次侵擾邊境,擄掠人口財物。

五月,曹操親率大軍到達無終(今薊縣)。時正雨季,道路積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曹操從無終人田疇之議,改從一條久已斷絕,但「尚有微徑可尋」的路線進軍。在田疇的引導下,曹操大軍登徐無山(今河北玉田北),出盧龍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塹山堙谷五百餘里」,直指烏桓老巢柳城(今遼寧朝陽南)。

八月,曹軍進至離柳城不足二百里時,烏桓才發現,於是蹋頓與袁尚、袁熙等人率數萬騎兵迎擊。二軍相遇,時曹軍輜重在後,「被甲者少,」而烏桓軍軍勢甚盛。曹操登高瞭望,見烏桓軍雖多,但陣勢不整,遂命大將張遼為前鋒,乘烏桓軍陣稍動之機,向烏桓軍發動猛攻。烏桓軍大亂,曹軍陣斬蹋頓,大獲全勝,胡、漢降者二十餘萬,袁尚等人逃奔割據平州的公孫康。

這時,有人勸曹操乘勢進擊公孫康,曹操說:「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也。」遂率軍還師。不久,公孫康果然斬殺袁尚、袁熙,並將其首級獻與曹操。諸將不明所以,曹操說:「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並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於是,曹操攻破三郡烏桓,也徹底肅清了袁氏勢力。

十一月至易水,代郡烏丸行單於普富盧、上郡烏丸行單於那樓將其名王來賀。同年郭嘉因水土不服、氣候惡劣、日夜急行操勞過度,在曹操北歸前病逝。

歸程途中,據《曹瞞傳》記載:「時寒且旱,二百里無復水,軍又乏食,殺馬數千匹以為糧,鑿地入三十餘丈乃得水。既還,科問前諫者,眾莫知其故,人人皆懼。公皆厚賞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雖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為常。諸君之諫,萬安之計,是以相賞,後勿難言之。』」

(4)興平訂做生日蛋糕在哪裡擴展閱讀: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制」,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曹操軍事上精通兵法,重賢愛才,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將看中的潛能分子收於麾下;生活上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參考資料:

網路-曹操

Ⅳ 干馬為罵忍,你搞細安著子馬吾懂事是啥意思

「打金枝」的由來:昇平公主

看過京戲的人都知道,有一出京劇名叫「打金枝」,講的是唐朝駙馬爺郭曖與妻子昇平公主發生爭吵,一氣之下,郭曖出手痛打了金枝玉葉的昇平公主。在帝王時代,打皇帝的女兒可算是太歲頭上動土,犯了殺頭抄家之罪,甚至要株連九族。然而,郭曖並沒獲罪,反而使昇平公主成了個溫順賢淑的妻子。之所以事情會發展得這么蹊蹺,全是因為郭家與當朝皇帝有一段頗深的淵源。

故事的根源,要從郭曖的父親郭子儀說起。

郭子儀在唐玄宗時代是駐守河北的領兵大將,智勇雙全,威震一方,當「安史之亂」爆發時,唐玄宗年老心疲,醉心酒色,撇下京都,只顧攜帶家小往西蜀逃命。在大臣們的苦苦挽留下,才勉強把太子李亨留下,以便穩住民心和軍心。

太子李亨在靈武登上皇位,是為唐肅宗。太子逃到靈武時可憐得很,只不過幾個人跟著他,途中又與敗兵誤打誤殺地混戰一番,直到郭子儀帶兵來幫忙,肅宗才有實力,而郭子儀的大功也從這時開始。

肅宗後來任命大兒子廣平王李為天下兵馬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統兵收復失陷了的土地。李?之所以當了元帥,只是由於他是皇帝的兒子,一切當然全仗郭子儀。廣平王做大元帥只是名義,實權全在郭子儀手中,由此也可見唐肅宗對他的信賴。

郭子儀率領大軍,趁安祿山軍隊發生內訌的時機,大舉進攻,勢如破竹,保證了唐肅宗的安全,奠定了中興唐室的基礎。

唐肅宗加拜郭子儀為司空,封代國公,派駐東都洛陽,負責清掃河北地區的叛軍餘孽。

後來唐肅宗聽信「郭子儀兵權在握,恐其生變,實為朝廷隱患!」的讒言,削去了郭子儀的兵權。不久,由於戰況需要,又不得不再度拜郭子儀為興平定國副元帥,並進封為汾陽王。

唐肅宗駕崩後的唐代宗恐怕郭子儀功高蓋主,又削去其兵權。又因吐蕃進攻,郭子儀再一次被起用。

郭子儀幾起幾落,仍忠心耿耿效命朝廷。於是,唐代宗不再對他橫加猜忌,而且還賜予他「鐵券」,意即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絕不再加罪於他。同時,為了向郭子儀表示恩寵,也是為了籠絡住郭子儀,唐代宗還將昇平公主,嫁給郭子儀的幼子郭曖為妻,成為又一樁婚姻。

昇平公主是唐代宗與沈後的女兒,曾深得唐代宗寵愛。然而在唐代宗東征西討的時候,因為戰亂,沈後失落民間,行蹤不明,唐代宗便把對沈後的寵愛轉移到昇平公主身上。昇平公主原本從母親那裡繼承了絕世的美貌和純良的天性,但由於父皇的嬌寵,她也養成了任性的脾氣。

前面說過,按照慣例,娶了皇帝的女兒,成為皇帝的乘龍快婿,官位顯赫,財源滾滾,雖然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使不完的行政特權,但在公主面前必須低眉俯首,言聽計從,百般嬌寵,千般疼愛,萬般順從,端不得絲毫男人的架子,來不得半點脾氣個性。一般做駙馬的人大都抱有攀附之心,為了榮華富貴,為了官運亨通,受些窩囊氣也就認了。而這個郭曖,生就一副剛直不阿的性格,他並不想藉助皇家謀取什麼名利,因而也就不準備過分地寬縱昇平公主。

而且這時的郭曖與昇平公主,都只有13周歲的年齡。

13歲的少男少女,正是反叛倔強的時候,而這對小夫妻,都出身在頂極的富貴權勢之家,各自的脾氣就更是好不了。

在最初的新婚燕爾過去之後,兩個人驕傲的個性便開始發生了沖突。

按照郭家的規矩,每天清晨,兒孫晚輩都必須到郭子儀面前請安;而郭曖與昇平公主居住的駙馬府離郭府較遠,每日請安不太方便,於是郭家特別對他倆破例,允許他們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早晨,到郭府問候老人,以盡子媳之道。對這個規定,昇平公主無話可說,同意執行,但每次臨行前,洗漱梳妝,總是拖拖拉拉,在郭曖的催促中勉強起程,到了郭府,總是郭家其他子媳早已站在郭子儀門下等候很久了。為此,郭曖對昇平公主滿腹怨言,但念在她公主的份上,勉強沒有追究,只是每次說明道理,加緊了催促。

郭子儀70壽誕的時候,郭曖與昇平公主本已商量好,頭天晚上好了生日蛋糕,這天清晨兩人一道趕往郭府為家翁祝壽。這天郭曖特意起了個大早,叫昇平公主起身時,昇平公主卻突然推說受風頭痛,不願起來,叫郭曖一人帶蛋糕去祝壽,代她向家翁問安。

郭曖一聽,氣不打一處來,心想:平日里你拖拖拉拉,我都了;今天父親大壽吉日,你竟想稱病躲懶不去!於是往日的怨氣連同今日的怒氣一同爆發出來,對著昇平公主大聲吼道:「你不就是仗著你父親是天子嗎?我父親還不願做那皇帝呢!」

昇平公主聽了這話,氣得面色發白,趴在床上,聲色俱厲地指著郭曖叫道:「欺君罔上,罪當誅殺九族!」

郭曖這時正在氣頭上,聽了公主的話也決不相讓,心想:你們皇家能不能殺了我郭家,還是問題!因而又接著教訓道:「皇帝又怎樣?你在我這里就是郭家的媳婦,不遵守孝道,我不但罵得,還能打得!」昇平公主見他竟然還敢動手,怒道:「你打,你不打就不是郭子儀的兒子!」兒媳竟然直呼公公的名字,簡直是大逆不道!郭曖聽罷,愈發憤怒,一躍而起,上前抓住昇平公主猛推了一下;昇平公主見他真的敢動手,也更加憤怒,大聲叫道:「看我殺了你們郭家!」郭曖聞言氣急敗壞,不由地揮手給了她一巴掌。

「打狗還得看主人面子呢,如今竟敢打到我皇帝女兒頭上來了,是可孰不可!」

昇平公主腫著臉,趁郭曖去給老父拜壽之機,哭哭啼啼地乘車回到皇宮,一見到父皇,昇平公主悲不自勝地撲倒在父皇腳下,聲淚俱下地訴說著她在駙馬府挨打的事,並堅決要求父皇懲辦郭家。

唐代宗見自小嬌慣的女兒被駙馬打成這副可憐模樣,自然心痛不已,也非常氣憤,有意好好教訓一下這個膽大妄為的附馬;仔細問明事情的前因後果,又覺得是自己的女兒缺理。駙馬在那種情況之下,激動一點,憤怒一點,也是有情可原。作為男人,首先要孝順老人,這是美德,駙馬做得對。代宗轉念審情度勢,覺得還是不要擴大事態為宜,以免弄僵了與郭家的關系。於是,他先對女兒好言安慰一番,然後心平氣和地勸解道:「就算事情如你所述的那樣,為父也不便過於幫你。做天子並不是天下盡歸你所有,也不可為所欲為,這個你不能不了解。你是郭曖的妻子,就應謹守婦道,依從夫君,孝敬公婆,夫妻和睦為是。」代宗還就郭曖所說「你不就是仗著你父親是天子嗎?我父親還不願做那皇帝呢!」對女兒說:「這個你就不知道了。事實的確是這樣的,要是他真的要做天子,難道天下還是你家的么?」安慰了女兒一場,代宗就命她速回駙馬府,不可再事喧鬧。

在皇權大於一切的時代里,能發生這件趣事,那確實只有十分開明的皇帝才能夠做得出來。

昇平公主覺得這樣回去實在沒有面子,雖然心有不甘,但見父皇深明大義,尚對郭家不予計較,自己如果不知趣地再鬧下去,不但沒有娘家可資倚仗,到頭來還得吃虧。昇平公主雖然蠻橫,畢竟是個聰明人,她趕緊調整了自己內心的情緒與表面的態度,乖乖地離開皇宮,返回了駙馬府。當然,這也需要較大的勇氣。公主也非常人可比。

與公主回宮告狀的同時,郭曖前去給郭子儀拜壽。郭子儀見他隻身而來,他的媳婦沒來,就有些暗藏不安,心中起了疑慮,一定問個究竟。郭子儀追問兒子及侍婢之後,得知方才兒子與公主大打出手,而且還說了一句要命的大話,頓時嚇得手腳發抖。這句話的後果可輕可重,皇帝完全可以借這句話的由頭,把郭家滿門抄斬。

大驚失色之下,郭子儀把這個不懂事的兒子捆了起來,直送進宮中,向皇帝親家請罪。

代宗看見這個場面,不禁哈哈一笑,親自起身,為小女婿松綁,並向郭子儀說了一句至今令人感嘆的話:「不痴不聾,不作家翁。」他寬解郭子儀道:「小兒女們在閨中幾句戲言氣話,我們作長輩的,何必當真?又何必去管這種夫妻閑事呢?」

皇帝親家居然能這么輕易就放過自己,倒真是令郭子儀大鬆了一口氣。但是為了警戒少年無忌的兒子,回到家裡,郭子儀還是拿出大棍,親自動手,將郭曖家法處置了一番。

郭子儀一家的人,不論做大將、做王後、做大官,始終小心謹慎,不敢多要權力,所以能善始善終。郭曖和昇平公主的這次爭吵,大概是他們家族傳統中一次破例之舉吧。從此以後,郭子儀對唐皇朝更加忠貞不貳。他的行為也帶動了一大批與他有關系的將領忠心耿耿地為皇朝效命;昇平公主在之前似乎是個不聽話而沒有見識的女人,但經此一事後,大有長進,性情變得謙恭端莊,溫柔賢淑,這直接影響了她的一對兒女。兒子郭縱,娶順宗女漢陽公主,官至大司農,以忠耿清廉聞名。女兒郭氏,嫁給憲宗為妃,仁厚謙讓,身歷五朝,是歷史上以賢德著稱的郭太後。郭氏家風,百世流芳,從此「打金枝」引為千古美談,當中包含的意義實在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