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上有名的糕點有哪些
這個估計非常多,要知道中國的糕點起源於先秦,迄今為止至少有兩千年歷史。漢代,糕這個詞出現,並且有寫人們在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的習俗,這個「蓬餌」疑似早期的重陽糕。
有名的糕點肯定出現在制糕技術水平有所發展之後,在隋唐之後。宋陶谷《清異錄》記載的五代一些重要品種「滿天星」(用金米做的)、「糝拌」(中間有棗豆)、「花截肚」(裡面做花的樣子)。
經常在清代宮廷劇看到的「茯苓糕」是有名的,做法也有好幾種,因為西方各種風氣影響,當時還出現了一種「蒸西洋糕法」(白糖、雞蛋黃、酒釀),很像現在的雞蛋糕做法。
糕點不僅是日常食用,有些節日會有特殊的節令糕點,一些參雜葯物的有食療效果。
② 重陽節為什麼要吃重陽蛋糕
吃重陽糕是由登高引申而來,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傳說登高可以避禍。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吃重陽糕源於登高的高,糕字與高同音,象徵步步高升、百事俱高之意。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發糕或菊糕,是用發面做成的糕點,輔料有棗子、杏仁、松子、栗子,屬於甜品,也有加肉做成鹹味的。製作較為隨意、簡易。講究些的做成寶塔狀、九層,上面再做兩只小羊,以合重九、重陽(羊)之俗。有的在重陽糕上插上小彩旗,並點上蠟燭燈,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而小彩旗則隱喻為茱萸。
③ 重陽糕的配方
重陽糕亦稱"花糕",傳統重陽節食品,常見於江浙滬地區,因在重陽節食用而得名,製作時原料一層疊一層,所以也有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
這種糕點,在南朝時已經出現,用米粉和各種果料製作而成,製作方法和製作工具非常簡單。既沒有做蛋糕的打發,也沒有做麵包的出膜,更不用使用烤箱完成,所以是非常值得在家嘗試的。
明天就是重陽節了,這個重陽節不要再去買重陽糕了,自己動手做一個送給家裡的老人,才是對老人最好的祝福。
重陽糕
by:良潤烘焙
【食材】
水磨糯米粉300g 粘米粉200g 白砂糖100g 水220-240g 紅豆沙300g 蔓越莓適量 提子乾適量 桂花適量 紅棗適量
【做法】
1/將水磨糯米粉,粘米粉,白砂糖混合均勻;
2/加入適量的水,攪拌成沙子狀面絮;
3/將面絮過篩備用,取出模具,塗抹油或鋪上油紙,底部鋪上一層面絮,刮至平整,上鍋蒸制10分鍾;
4/將紅豆沙擀制與模具大小一致的形狀,放入蒸好的米團上面,塗抹平整;
5/最後再撒上米粉,整理平整蓋上保鮮膜及蓋子上鍋蒸制20分鍾即可;
6/表面撒上蔓越莓,紅棗,提子乾口感風味更豐富
④ 重陽節時家家戶戶要吃花糕,人們為什麼要吃花糕呢
重陽節吃花糕就像中秋節吃月餅是一個道理,在人的生活中是不能缺少的。人們之所以要吃花糕,是因為有寓意,正如「九九」與「久久」諧音一樣,「糕」與「高」諧音,所以,人們在重陽節登高的時候要吃一些糕餅之類的東西,第一可以「步步登高」,而且吃糕求「高」,兩者皆高,圖個吉利。
重陽花糕的「糕」與登高的「高」諧音,因此重陽時節有吃花糕的習俗。
同時花糕還是敬神的祭品,是一種具有民族傳統特色的食品。
時至今日,人們還保留著重陽節吃花糕的習俗。
⑤ 蘇州特產最好吃的糕點是什麼呀
糖果采芝齋
糖果采芝齋,蘇州人老少咸知。其實,采芝齋能名揚四海,不僅是糖果好吃,聽說,還能治病呢。傳說在清光緒年間,慈禧太後久病不愈,蘇州名醫曹淹奉旨治病,把采芝齋貝母糖供奉給慈禧太後助葯,沒想到慈禧太後病情開始好轉,也使采芝齋的貝母糖變成「貢糖」,從此采芝齋的名號更是紅遍大江南北。采芝齋名牌產品眾多,糖果類有松粽糖、玫醬糖、脆松糖、脆桃球、軟松糖、薄皮糖、輕松糖、重松糖、輕桃糖、杏仁糖、蛋黃花生、清水山楂糕、玫瑰醬等,炒貨類有香草西瓜子、玫瑰西瓜子、椒鹽榧子、椒鹽胡桃等,清水蜜餞類有白糖楊梅干、九制梅皮、玫瑰半梅、九制陳皮等共一百十多個品種。其中,金黃鬆脆的脆松糖、潔白清香的輕松糖、甜肥軟糯的軟松糖,是蘇式糖果的代表,內含松子仁有益肺補氣功效。香甜鬆脆的脆桃球,內含去衣核桃仁有潤肺止咳作用。鮮紅透明的清水山楂糕,有降低血壓作用。花香芬芳的玫瑰醬有散瘀止痛作用。甜咸適口的椒鹽胡桃,有補氣養血作用。味美可口的白糖楊梅干、九制梅皮、九制陳皮等,有健胃消食作用。其它著名產品如炒貨品種粒粒鳳眼,殼薄仁厚的玫瑰、奶油西瓜子,都以"凈、小、香"著稱,有生津潤腸作用。 松子萬年代代傳,芝麻開花節節高,花生落地長生果,核桃和合百年好。采芝齋就用"製造甜蜜"的傳統蘇式糖果,為善良的人們虔誠地祈福……糕團黃天源 蘇州人嗜吃甜糯食物,而且逢年過節都要互贈吉祥喜慶禮品,表示祝賀之意,創設於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的黃天源糕團,就是相當受到歡迎的禮品。這兩年,黃天源除了做足老蘇州的風味之外,也從西方的蛋糕造型引發靈感,設計許多西式的糕團,現在,黃天源供應的糕團達200多種,每天提供60餘種新鮮的食品,分店遍及北京、上海、南京、安徽、新疆等地區。黃天源的糕團種類繁多,若按季節,一年四季都有適時花色品種推出,如正月初一供應糖年糕、豬油年糕、糕湯圓子,正月十五供應糖湯圓子,二月初二供應油煎年糕,三月清明節供應青團子,四月十四供應神仙糕,五月初五供應各色粽子,六月供應綠豆糕、薄荷糕、米楓糕,七月十五供應豇豆糕,八月十五供應糖芋艿、糖油山芋、焐熟藕,九月初九供應重陽糕,十月供應番瓜團子,十一月冬至節供應冬至團子,十二月供應各式年糕。 除按時令節氣的變化供應各種品種外,黃天源還按蘇州人的風俗習慣推出適銷品種,供應老年人做壽的有壽團、壽糕,姑娘出嫁有蜜糕、鋪床團子,小孩滿月和周歲生日有剃頭團子和周歲團子,入學有扁團子,新屋上樑和喬遷之喜有定勝糕等。
⑥ 重陽節的傳統飲食都有哪些分別有著怎樣的寓意呢
重陽節我在我國承傳許久的傳統佳節日,是中國老百姓十分重視的一個節日。重陽節也像很多節日一樣竹貴日當日要吃的特色美食,那樣重陽節要吃什麼傳統食物?重陽節的價值和寓意你清楚嗎?一起來了解一下。
吃柿子風俗習慣,在中國民俗還有一種傳奇。據《奇園奇所奇》中詳細介紹:有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微服私訪出城私訪,這一天恰逢重陽節。他已一天未食,覺得挨餓口乾,當行到剩柴村時,只看見家家戶戶牆倒樹凋,均是兵火所燒,朱元璋暗暗哀嘆,一望環顧,只有東北隅有一樹柿子正熟,遂採收食之,約食了10枚便飢餓感,又寂寥時間一長而走。
⑦ 重陽節到哪裡
一、賞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不少地方的這種曬秋習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隨著果蔬的成熟,篁嶺每年九月九也開始進入曬秋旺季,並舉辦隆重的曬秋節。
篁嶺曬秋被文化部評為「最美中國符號」之後,其更演變成鄉村旅遊提升的「圖騰」和名片,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去婺源賞秋拍攝。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二、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三、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之義。
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四、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五、飲菊花酒
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後仍有贈菊祝壽和採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鍾繇,梁簡文帝《採菊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採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六、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⑧ 怎麼做重陽糕
重陽節被稱為「登高節」,與登高相聯系,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陽吃糕稱為很多地方的習俗,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在重陽這一天,一家人在一起,吃上這份精製的糕點。
准備食材:
粘米粉、糯米粉、糖、豆沙、桂花蜜、紅棗、堅果
1、粉和糖混合,分次加水,再攪拌到沒有乾粉;
2、將粉過篩,放入模具中,先取一半上鍋蒸5分鍾;
3、加入豆沙,抹平整;
4、加入桂花蜜,抹平整;
5、再放入剩下的粉,鋪滿;
6、將紅棗、堅果、葡萄乾之類的東西放在上層,點綴一下;
7、最後蒸上20分鍾即可完成。。
⑨ 歷史上有名的糕點有哪些
宋代,做法更精緻,市井之中糕點創作很多。北宋汴京市場上就有用「粉面」蒸成的重陽糕,糕上面插有小旗及參雜石榴子、栗子、黃銀杏、松子仁等果實,並用粉做獅子形狀放在糕上面,謂之「獅蠻」。《武林舊事》所記南宋臨安市場上的糕點則有糖糕、蜜糕、棗糕、栗糕、麥糕、花糕、糍糕、豆糕、蜂糕、乳糕、重陽糕等十九種,原材料涉及糯米粉、黃米粉、粳米粉、麥面、豆面。
重陽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