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南京莎莉文蛋糕價格
說明下,我正好才買的莎莉文的蛋糕,順手拿了份價格表,就打給你了,你看下,還有哦,現在都是按「號 」說了,一般8號就是原來我們所說的6寸哦!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經典藝術蛋糕 皇家歐風蛋糕
8號 70 80
10號 90 110
12號 120 140
14號 150 180
16號 220 260
18號 300 360
20號 380 460
22號 460 580
24號 550 680
㈡ 定生日蛋糕 淮安莎莉文
淮安順心蛋糕房 大運河橋北 淮海南路171號 物美價廉 可送貨上門 我上次就是這么在南京給男朋友定的 味道不錯
㈢ 大廠新華路沙利文蛋糕店在哪裡啊聽說蛋糕不錯,過18周歲很想去吃就是不知道在哪裡大家幫幫忙啊,
右轉南京大廠吧
㈣ 沙利文西餐廳怎麼樣
約朋友談事情經常在哪裡,環境好的沒話說,靠窗的位置正對著西湖,欣賞著如此絢麗的美景,自然食慾大開,這里的食物老實說沒有多大特色,品種又少,我想來這里的人主要還是看重這里的環境和望湖老店的聲譽,吃了幾次好像很多菜都是重復的,不知道酒店的菜是怎排的,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哪裡的甜點,CHEESE蛋糕做的很不錯,紅酒燉牛尾也還撮合,總之性價比不太高,不是商務宴請最好不要去++++++++++++++++++++++++++++++++昨天是群里聚會的日子,碰到了部落里的好朋友,大家坐擁美景,品鑒美食,很開心,很暢快,以後希望大家有更多機會相聚,把部落做強做大!
㈤ 南京的朋友你們知道莎莉文的蛋糕怎麼樣嗎
莎莉文,克里斯汀,兩家蛋糕我都定過.價格其實都是差不多的.表面看起來,莎莉文要便宜一點.原來一直定的都是克里斯汀的蛋糕,覺得有點貴,但是當我訂過莎莉文之後才知道,其實莎莉文的10寸蛋糕和克里斯汀的8寸蛋糕差不多大,所以價格差不多,表面上看莎莉文的10寸蛋糕和克里斯汀的8寸蛋糕價格一樣,那肯定莎莉文便宜,其實想我上面說的那樣,莎莉文的10寸蛋糕和克里斯汀的8寸蛋糕差不多大.這是我的親身體驗。而且我體驗的兩家店就在斜對面,是三牌樓大街上的那兩家。吃了莎莉文蛋糕之後更後悔,價錢實際上沒便宜到而且做出來的蛋糕做工很粗糙(和克里斯汀的比)。味道也就是那樣。在一些細節上莎莉文也是做的不太好,比如我不要那種數字蠟燭,想換那種一根一根的細蠟燭,卻被告知要錢。而在克里斯汀是可以任你換的。其實這並不多重要,但我覺得價錢同樣差不多,你為什麼小細節上就不能做好嗎。那我當然選擇細節作的更好的,其實什麼叫高檔?不只是在價錢上,沒人是獃子,口味上,做工上,其他細節上,我個人認為還是克里斯汀好!
最主要是上次改去莎莉文買了次蛋糕,之後非常失望,比較激動才現身了一下說法。以上只是我個人經歷與觀點。
㈥ 南京的莎莉文蛋糕店地址在哪裡
南京市區以前有幾個莎莉文的,現在都看不到了,原址都換成了別的蛋糕店了。豐富路那裡有個尚品莎莉文,不知道是不是你想找的那個。另外就是南京的溧水區有莎莉文,離南京市區比較遠,有五六十公里的路程。
㈦ 安妮·沙利文,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安妮1866年4月14日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西部的一個小村裡。她的父母於1860年初從20多年一直五穀不收的故鄉愛爾蘭逃荒到美洲的。依靠父親給附近農場打短工的工作,糊口問題總算解決。但是,不幸一直盤旋在這個家的周圍。安妮2歲多的時候,罹患了很嚴重的沙眼。貧窮耽誤了治療,安妮的視力惡化,脾氣也因此變得較為暴戾。1874年,安妮的母親因肺結核去世,酗酒的父親狠心拋棄了她和弟弟吉米、妹妹瑪麗。後來,在父親家族其他成員的「臨時收養」及「張羅策劃」下,3歲的妹妹瑪麗被其姑媽收養,而10歲的安妮和7歲的吉米則在1876年2月 送進了離家千里的德士堡貧民救濟院--一所容納了900多位老弱病殘人士的大雜院。 噩夢才剛剛開始。3個月後,1876年5月30日,弟弟吉米因先天帶來的臀部結核瘤病在救濟院離開人世。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這個世界沒有幾個人關心小安妮的悲傷和孤單,直到救濟院新來的、為女生宿舍主持星期六禱告和星期天彌撒儀式的巴巴拉神父的出現。 有一天,巴巴拉神父說:「安妮,你不應該再呆在這兒,我要帶你離開。」 巴巴拉神父有一個朋友在馬薩諸塞州羅威郡的天主教慈善醫院當醫生。其時,安妮的視力已經非常糟糕。神父首先要帶安妮去看眼疾。 就這樣,11歲的安妮離開了救濟院,住院治療眼疾。但不幸的是,手術很失敗,安妮的視力甚至比術前更糟糕:僅剩下光感,近似於失明。盡管後來又施行了幾次補救手術,但均以失敗告終,醫生宣告:盡力了,且無能為力了。 安妮必須出院。而此時巴巴拉神父已奉教團之命,遠赴他鄉傳教。失明的安妮無依無靠,又被送回救濟院--這個她深惡痛絕的地方。 安妮的世界陷入孤單、黑暗。她渴望有希望的生活,渴望命運的轉機。 這個轉機在1880年來到了。一次,安妮打聽到,救濟院將迎來一個考察團,團長叫法郎·香邦。安妮決定好好利用這個有可能改變自己命運的日子。那天,安妮終於放下膽怯,對考察團喊出了心底蓄存已久的聲音:香邦先生!我要上學!請讓我上學吧! 來自上帝的憐憫 上帝給了安妮憐憫。1880年10月3日,安妮坐著馬車進入了伯金斯盲人學校的校園。 14歲的安妮與一幫5、6歲的幼兒同班,因為從沒有進過校園的安妮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更毋論任何閱讀的能力了。可憐的孩子因此被同學戲稱為「老安妮」。 經過漫長的盲校磨礪,在老師的幫助下,安妮長大了。在學校假期來臨的時候,安妮甚至想找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後來學校幫安妮在波士頓南邊找到一份整理、清掃旅店的工作。安妮在整理房間時,常和房客聊天,並由此有機會認識了一位給安妮熱心推薦醫生治療眼疾的房客--上帝又一次把布來福醫生帶給了安妮。兩次手術後,安妮的視力恢復了!盡管視力所及,依然模糊,屬「半盲」狀態,但安妮已經很知足了! 這一年,安妮16歲。 1886年8月,安妮從盲校畢業了。 接下來何去何從?正在安妮為出路煩惱的時候,8月底的一天,安妮在義母霍布金太太家收到了柏金斯盲校校長的來信-- 親愛的安妮:別來無恙?寄上凱勒先生的來信,請仔細看一看。凱勒先生為他又聾又啞又盲的小女兒尋求一位女家庭教師。你有興趣應征嗎?請來信告訴我。 請代問霍布金太太好! 祝快樂! 你的朋友 安那諾斯 就是這封簡短的信,改變了安妮、也改變了海倫的命運。 1887年3月3日,安妮·莎莉文長途顛簸,來到了阿拉巴馬州的小鎮塔斯甘比亞,見到了比自己小14歲的海倫·凱勒(海倫生於1880年6月27日 )。這是莎利文老師人生中的第一個學生,也是她唯一的學生。 老師的幸福和憂傷 1900年秋天,海倫進入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莎莉文老師陪她上課,用手語給她翻譯教授的講課。 1902年,哈佛年輕講師約翰·阿貝特·梅西(John Albert Macy,也是一雜志的專欄文學批評作家)在幫助海倫編輯整理傳記《我的生命故事》的過程中與莎利文老師相識(梅西先生後來學習了手語,並在一個時期成為海倫版權事務等方面的經紀人)。1904年,海倫從哈佛畢業的那一年,這位比莎莉文老師小11歲的小夥子,愛上了莎利文,並向莎利文求婚(盡管莎利文是天主教徒,梅西是新教徒)。 1905年5月3日,莎莉文老師與梅西先生結婚。莎莉文在決定結婚前,甚至做了這樣的考量:自己死後,就可以拜託年齡比自己小得多的梅西先生來接著照顧海倫了(She trusted John and felt confident that when she died, John would take good care of Helen.盡管後來的事實是,1877年出生的梅西先生55 歲就去世了,比莎莉文老師早去世4年)。 莎莉文的英文名字冠夫姓,由Annie Mansfield Sullivan 變成了Annie Sullivan Macy。這個名字陪伴她到離開人間,即使在他們離婚之後。 1913年5月,莎莉文老師和梅西先生的婚姻出現問題。梅西先生一個人跑去歐洲旅遊去了。不久,托馬斯.玻麗進入了莎莉文和海倫的生活。 別人對莎莉文婚姻出現問題的原因有過各種猜測,也有人對梅西先生在離婚後還寫信來要錢的做法頗有微詞。但是,猜測是別人的,痛苦是莎莉文老師的。她傷心地說: ...of the many friendships that have enriched my life, none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at with John Macy. 1916年底,莎莉文老師病倒了。她和助手托馬斯.玻麗第一次離開海倫,去玻咯黎哥療養。但即使在療養的時間里,她也是頻繁地給海倫寫信。這也是她和海倫相遇後,有生之年的唯一一次「離開」。直到66歲,1936年10月20日,她永遠地離開人世。 她留下了這樣的遺言: Good-bye John Macy, I'll soon be with you, good-bye, I loved you. I wanted to be loved, I was lonesome. Then Helen came into my life, I wanted her to love me and I loved her. Then later Polly came and I loved Polly and we w45645ere always so happy together, my Polly, my Helen. Dear children may we all meet to-gether [sic] in harmony. My Jimmy I'll lay these flowers by your face, don't take him away from me, I loved him so he's all I've got... Polly will take care of Helen. As the years go on her speeches won't be so brilliant as what people will think but my guiding hand won't be there to take out what should be taken out. Thank God I gave of my life that Helen might live. God help her to live without me when I go. 意思是: 再見,約翰.蒙西。我很快就將和你在一起了,再見,我愛你。我想要被愛,過去我是寂寞的。然後海倫進入了我的生活,我很愛她,也希望她愛我。後來波莉到來了,我也愛波莉,我們在一起總是非常的快樂,我的波莉,我的海倫。 親愛的孩子們,願我們最終都會在那一片和諧與寧靜中重聚。 我的吉米,我將這些花放在你的臉旁。不要將他從我身邊帶走,我愛他,他擁有我所擁有的一切…… 波莉將照顧海倫。隨著歲月流逝,海倫的演講將不會如人們所想的那樣順利與輝煌,可惜我引領她替她翻譯的雙手將不能在那裡,去掉那些原本不應該進入她的世界的言語。 感謝上帝,讓我將新的生命贈予了海倫,使她擁有了一個光明的世界。上帝啊!請你讓海倫在沒有我的日子裡,也能快樂地生活! 她對自己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的人,一一做了致辭和謝幕。深情的寂寞和愛,輕輕落地。 1930年,托馬斯.玻麗去世;1968年6月1日,89歲的海倫也去了那個世界
㈧ 雨花台區莎莉文蛋糕店在哪裡
你可以在網路地圖或者高德地圖導航過去到這個蛋糕店的喔!
㈨ 沙利文蛋糕店怎麼樣加盟
想開加盟店的話,看你當地的消費水平和市場定位了,加盟的話是有店面裝修形象支持,產品價格肯定比自己做要來得低。加盟最好是加盟有特色的品牌,還有就是多聽聽消費者們的心聲。
㈩ 怎樣的沙利文老師
安妮•沙利文,1866年4月14日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西部的一個小村——食祿崗。父母的故鄉是愛爾蘭,1860年逃荒來到美洲新大陸。依靠父親給附近農場打短工的工作,糊口問題總算解決,但是家中並不富有,不幸一直盤旋在這個家的周圍。3歲時,安妮患了很嚴重的沙眼,卻因家中貧窮無錢醫治,導致安妮的視力惡化,只有微弱的視力。1874年,母親得結核病死去,酗酒的父親狠心拋棄了她和弟弟吉米、妹妹瑪麗。後來,在父親家族其他成員的「臨時收養」及「張羅策劃」下,姑媽收養了她的弟弟妹妹,堂兄勉強收留了她。
因為眼疾和其他種種生活中不順心的事件,安妮的脾氣從小就讓人無法忍受,鄰居們都叫她「令人討厭的小孩」。父母在世的時候,有一次用火鉗挾麵包燙了手,她用力摔麵包;母親讓她照顧睡覺的妹妹,她憤怒地晃搖籃,把妹妹摔到地上;父親刮鬍須時斥責了她,她把瓶瓶罐罐都砸在鏡子上……隨著年齡的增長,安妮的壞脾氣也是有增無減。父母死後,她到堂兄家就更加不馴服了。後來,安妮的妹妹也去世了,10歲的安妮和7歲的吉米則在1876年2月被送進了離家千里的德士堡貧民救濟院——一所容納了900多位老弱病殘人士的大雜院。
噩夢才剛剛開始。救濟院的條件很差。在救濟院登記時她的視力為「盲」——但還通點路。3個月後,1876年5月30日,弟弟吉米因先天帶來的臀部結核瘤病在救濟院離開人世。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這個世界沒有幾個人關心小安妮的悲傷和孤單,直到救濟院新來的、為女生宿舍主持星期六禱告和星期天彌撒儀式的巴巴拉神父的出現。
有一天,巴巴拉神父說:「安妮,你不應該再呆在這兒,我要帶你離開。」
巴巴拉神父有一個朋友在馬薩諸塞州羅威郡的天主教慈善醫院當醫生。當時,安妮的視力已經非常糟糕。神父首先要帶安妮去看眼疾。
就這樣,11歲的安妮離開了救濟院,住院治療眼疾。但不幸的是,手術很失敗,安妮的視力甚至比術前更糟糕:僅剩下光感,近似於失明。盡管後來又施行了幾次補救手術,但均以失敗告終,醫生宣告:盡力了,且無能為力了。
安妮必須出院。而此時巴巴拉神父已經奉教團之命,遠赴他鄉傳教。失明的安妮無依無靠,又被送回救濟院——這個她深惡痛絕的地方。
安妮的世界陷入了孤單、黑暗。
在救濟院多數人對她不友好,因為安妮的壞脾氣,他們甚至把安妮關到了這座建築的最低層——陰暗潮濕的地下室。那裡有數間囚籠似的小牢房,安妮就被關在其中的一間里。她又抓又咬又叫,還拿食物砸人。有一位年老的清潔女工對安妮十分同情,她烤了一些巧克力果仁小蛋糕,放在安妮的籠子前。由於害怕安妮拿蛋糕砸人,她快步走開了。可安妮並沒有砸人,反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從此,安妮和那位女工成為了好朋友,也漸漸受到了他人的關注,直到那時,救濟院的醫生們才發現,原來安妮竟是幾乎完全失明的盲人!
在這里有人啟發她去上學,她也渴望有希望的生活,渴望命運的轉機。後來救濟院因條件差被告,上級來人調查,安妮借著調查組成員走路的氣流,緊跟調查組成員身後;憑著感覺,當人家打開大門要離去的時候,她喊「香邦先生」(調查組長),說自己要上盲校,這才有倖免費進入柏金斯盲人學校,時間是1880年10月,那時她已滿14周歲。
1880年10月3日,安妮坐著馬車進入了柏金斯盲人學校的校園。
在柏金斯盲校讀書,安妮也不馴服。因為老師當眾批評她,她摔門而出;校長開導,她死活不聽。幸好莫美麗老師收留了她,但她卻屢次向老師挑釁,老師的回答卻是沉默。後來,安妮接納了莫老師,進步很大。經過漫長的盲校磨礪,在老師的幫助下,安妮長大了。在學校假期來臨的時候,安妮甚至想找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後來學校幫安妮在波士頓南邊找到一份整理、清掃旅店的工作。安妮在整理房間時,常和房客聊天,並由此有機會認識了一位給安妮熱心推薦醫生治療眼疾的房客——上帝又一次把布來福醫生帶給了安妮。兩次手術後,安妮的視力恢復了!盡管視力所及,依然模糊,屬「半盲」狀態,但安妮已經很知足了!這一年,安妮16歲。
在學校,安妮經常外出替大家辦事,一次因為偷著到法庭旁聽關於她先前所在的救濟院的事,校長認為她玷辱了校譽,要開除她。幸好霍布金太太出面保了她,主動做她的監護人(義母),她才得以繼續學習,寒暑假可以回霍布金家了。後來她成為優秀畢業生,上台代表8名畢業生講話,當時是1886年,那時她已經20周歲。
1886年安妮•沙利文從柏金斯盲人學校畢業了。她和義母霍布金太太一同回鱈魚角過暑假。她不再無憂無慮了,秋天後義母繼續回柏金斯盲校當義工,自己怎麼辦?她想到飯店去洗碗,但是那裡不收女工;她想賣書,又怕犬吠……她坐立不安,轉眼到了8月底,她接到了柏金斯盲校校長安那諾斯先生的來信——
親愛的安妮:
別來無恙?寄上凱勒先生的來信,請你仔細看一看。凱勒先生為他又聾又啞又盲的小女兒海倫尋求一位女家庭教師。你有興趣應征嗎?請來信告訴我。
請代問霍布金太太好!
祝快樂!
你的朋友:安那諾斯
就是這封簡短的信,改變了安妮、也改變了海倫的命運。
讀完這封信,安妮•沙利文感覺非常沮喪,她一點也不喜歡這份工作。但是她別無選擇,這是唯一可以糊口的一份工作,第二天她坐下來寫了回信——
「親愛的安那諾斯先生:謝謝校長的培育和關懷。經過慎重考慮後,我誠心接受您所提供的職位……」
盲人特殊,聾人特殊,盲聾啞就更加特殊了。因為這是特殊教育裡面的特殊教育,安妮做了半年准備,學習和研究了山姆•鄭博士當年教又盲又聾又啞的蘿拉的資料,盡管那是一份不十分成熟的經驗。1887年3月3日,安妮•沙利文長途顛簸,來到了阿拉巴馬州的小鎮塔斯甘比亞,見到了比自己小14歲的海倫•凱勒。這是沙利文老師人生中的第一個學生,也是她唯一的學生。
就算海倫是一個十分文靜的孩子,但是她又盲又聾又啞,作為老師教她點什麼?用什麼方法教?況且她又如此桀驁不馴!
為了教會海倫認知各種事物及其對應的英文單詞,安妮就地取材——從娃娃教起。安妮到達的第一天晚上,給了海倫一個玩具娃娃。當海倫用一隻手觸摸到玩具娃娃時,安妮用她的手指在海倫的另一隻手上慢慢地寫下了doll(娃娃)。海倫感覺到安妮寫字的手,顯得很驚奇。然後,她照安妮的樣子在她的手上寫下安妮寫的字母。她學得很快,但發怒也快,因為7年來沒有人教育她自我約束。她學著學著不學了,抓起玩具娃娃,摔到了地上。她想怎麼著就怎麼著。
由於海倫對外部世界感情上的對抗,安妮試圖和海倫交流的努力很難奏效。以下是她們第一次一起進餐的情景:
安妮不允許海倫將手伸進自己的盤子里去取她想要的食物,而海倫和她的家人在一起時,已經習慣了這樣做。因此與安妮的第一次進餐成了意志的較量:海倫的手一伸進盤子里,就被安妮堅決地推開。海倫的家人為此很不高興,離開了餐廳。安妮把房門鎖上,繼續用餐。海倫乾脆在地板上又踢又鬧,推拉安妮的椅子。半小時以後,海倫繞著桌子找她的父母,卻發現沒有人在那兒,這使她感到迷惑。最後,她只好坐下來開始吃早餐,但卻用手。安妮給她一把勺子,卻被嘩啦一聲扔到地上,於是意志的較量又重新開始。
安妮•沙利文對海倫行為的反應很敏銳。她在給家人的信里說:「我必須解決的問題,是既要規范和控制她的行為,又不能傷害她的心靈。我起初只能非常緩慢地、一點一點地進行,並試圖贏得她的愛。」
兩周以後,第一個奇跡發生了。安妮將海倫帶到家庭住所附近的一個小木屋裡,以便兩人可以單獨生活在一起。海倫離開她的家人的第一天,差不多全天都在踢打和號叫。到了晚上,安妮讓她睡覺,她也不聽。第二天早上,海倫非但沒鬧哄,而且很平和。兩周後,她變成了一個溫柔的孩子。她願意學習了。這時安妮工作起來就很開心。海倫學得很快。安妮能夠引導開發她的智力了。安妮和海倫整天在一起,把她觸摸到的任何東西的名字都在她手上寫,但她不懂是什麼意思。慢慢地她學會了怎樣縫衣服,怎樣做東西。每天她們去參觀農場里的動物,或到雞棚里找雞蛋。而安妮隨時隨地忙著用她的手指在海倫手上寫字母。經過7天的相處,海倫的性格發生了意義深遠的變化,治療生效了。安妮寫道:今天早上我的心在快樂地歌唱,奇跡發生了!兩星期前粗暴的小生命已經變成了溫順的小女孩。
後來有一天,安妮到達的一個月後,她們在外面散步,一件重要的事情發生了。她們聽到有人在用手泵抽水。安妮把海倫帶到水井房,安妮壓水,讓水流從海倫的一隻手上一遍又一遍地流過,在海倫的另一隻手上一遍又一遍地寫water(水)。反復讓海倫體驗「水」,海倫恍然大悟,完全明白了老師的意思。
水喚醒了海倫的靈魂,給了她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這一天她學會了「父親」(father)、「母親」(mother)、「妹妹」(sister)和「老師」(teacher)等30個字,這一天學的比以前5個星期學的還多。到4月底認了100個以上的字,到了5月中旬學了將近400個字。海倫還學會了書寫,到10月份,海倫可以用盲文給柏金斯盲校的孩子們寫信了。從那天開始,海倫每天都走出家門,去找東西學習。每一個新名字都會給她帶來一種新的思想。她觸摸到的任何東西好像都是有生命的。有一天,海倫想起了她摔碎的玩具娃娃。她到處找娃娃的碎片,想拼裝成完整的原樣,但沒弄成。她認識到做錯了那件事,心裡內疚。沙利文小姐教會了海倫很多事:讀書、寫字、甚至會用打字機。但她教會海倫最重要的是怎樣思考問題。
從此開始,安妮陪伴著海倫走過了50年,她用自己的關懷和愛心排解了海倫學習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障礙。其間,安妮與哈佛大學年輕講師約翰•阿貝特•梅西(John Albert Macy)成婚,但因為安妮全身心地投入海倫的生活,梅西最終離開了安妮。
1916年底,沙利文老師病倒了。她和助手托馬斯•波麗第一次離開海倫,去玻咯黎哥療養。但即使在療養的時間里,她也是頻繁地給海倫寫信。這也是她和海倫相遇後,有生之年的唯一一次「離開」。直到66歲,1936年10月20日,她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她留下了這樣的遺言:
Good-bye John Macy, I'll soon be with you, good-bye, I loved you.
I wanted to be loved, I was lonesome. Then Helen came into my life, I wanted her to love me and I loved her. Then later Polly came and I loved Polly and we were always so happy together, my Polly, my Helen.
Dear children may we all meet together [sic] in harmony.
My Jimmy I'll lay these flowers by your face, don't take him away from me, I loved him so he's all I've got...
Polly will take care of Helen. As the years go on her speeches won't be so brilliant as what people will think but my guiding hand won't be there to take out what should be taken out.
Thank God I gave of my life that Helen might live. God help her to live without me when I go.
她對自己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的人,一一做了致辭和謝幕。深情的寂寞和愛,輕輕落地。
海倫功成名就,揚名世界。安妮這支照亮了別人的蠟燭,由於用眼過度,最後失明;她默默無聞地隱身背後,從不抱怨。有記者要寫關於她的文章,她不屑一顧地回答:「我的生活是我自己的私事,不必大家費心。」這種甘為人梯的精神,是何等的偉大呀!海倫是安妮•沙利文一生第一個學生,也是唯一一個學生,在她身上傾注了安妮大半生所有的精力。沒有安妮的關懷,海倫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海倫是安妮的驕傲,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奇跡,而安妮就是創造奇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