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雞蛋糕能掃墓用嗎
一般來說,糕點是可以拿來掃墓的,糕點的形式多種多樣,形狀各種各樣,許多人特愛糕點,味道很不錯的。雞蛋糕是各式各樣糕點中的一種。用掃墓的祭品可以用肉類、過燙水的整隻禽類、糕點等等來祭拜祖先。祭拜祖先,只要在世的我們誠心實意,多做善事,在天之靈的祖先會保佑我們的,並不在祭品的多少,積德則靈。當然一般掃墓,作為後人也不是一件祭品祭品祖先,雞蛋糕是很好的祭品。
⑵ 槽子糕和蛋糕有區別嗎
1、來源不同
槽子糕:槽子糕,是流行於我國北方的傳統糕點。槽子糕的生產歷史很長,甚至可追溯至明清時期。根據清廷內務府文獻記載,當時皇宮內的糕點房(後合並到御膳房)精心製作的槽子糕,除供宮廷食用以外,另作為祭祀祖先的專用供品。
蛋糕:蛋糕最早起源於西方,後來才慢慢的傳入中國。
2、原料不同
槽子糕:用鮮雞蛋加適量白糖、麵粉、香料入模烘烤而成。
蛋糕:主要包括了麵粉、甜味劑(通常是蔗糖)、黏合劑(一般是雞蛋,素食主義者可用麵筋和澱粉代替)、起酥油(一般是牛油或人造牛油,低脂肪含量的蛋糕會以濃縮果汁代替),液體(牛奶,水或果汁),香精和發酵劑(例如酵母或者發酵粉)。
3、特點不同
槽子糕:味道清淡、純香不邪、軟而不滑、久食不膩;糕體松而不散、色澤金黃、保質期亦長。
蛋糕:柔軟,綿滑,樣式多:有生日蛋糕、滿月蛋糕、婚禮蛋糕、黑森林蛋糕、維也納巧克力杏仁蛋糕、起士蛋糕等。
⑶ 為什麼生日蛋糕上要點蠟燭
吃蛋糕已經成了現代人生日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蛋糕除了美味,我們都不難發現一個現象我:生日蛋糕上大多都會插上蠟燭。那麼這是因為什麼呢?對於在蛋糕上點蠟燭的原因在我看來主要由以下幾個:
四、帶來好運,表達祝福和願望。蠟燭的光是溫暖的,光明的,所以會給人一種充滿希望的感覺。和當時點蠟燭的由來相關,在點上蠟燭後,人的心靈會和月亮女神想通。那麼心中的夢想也會在月亮女神的幫助下得以實現。人們對生活的願望在過生日時通常被賦予很特殊的意義。
⑷ 清明掃墓供品怎麼放的 水果放幾個
從供品的品種上,大體有兩類,一類是吃食,即點心水果,一類是豬牛羊的肉,簡單點的,一碗紅燒肉也就行了。
從擺放格式上,一般是以按照三或三的倍數的數量關系擺放。
比如,一個盤子中的水果起碼是三個,或者是六個、九個等等,千萬別隨意擺上一兩個。而上供的盤子也應是三個,或者六個等等。
清明節上墳供品放水果數量:
上墳的貢品,一般都是單數,比如水果就是放三種或五種,水果的數量也是單數的,三個或五個。不過,也可以根據每個地方的不同習俗來擺放。
(4)祭祀蛋糕奠圖片擴展閱讀:
清明節上墳供品放的水果:
貢品水果一般放各地時令水果就可以了。
最好是擺放三種不同的水果。
上墳祭拜注意:
1、必備供品
香燭、紙錢、水果、點心、素酒。
2、最好在上午9點至下午15點之間進行
3、最好身上帶一些紅色
⑸ 蛋糕是西方人生日的產物,我國古代人過生日吃什麼
古人過生日
「近代風俗,人子在膝下,每生日有酒食之會。」封演於《封氏聞見記·降誕》如是書。可見生日習俗是中國從古至今最為普遍的一種風俗。「過生日」是我們為紀念每年的這個時日所舉行的特定儀式,其具有「過渡性」與「重復性」。老一輩的生日習俗保留著吃長壽面、壽桃的傳統。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日習俗有其保留也有其消泯。那麼,在千年之前的古人又是如何過生日的呢?有什麼習俗保留了下來呢?
生日的起源與由來- 生辰八字為生日日期
古代沒有現代這么完備詳細的計時方法,古人出生的干支歷日期便是「生辰八字」,即如今的生日。又因為當時道教的盛行,在民間信仰之中,以其關乎人生命運,仕途、婚姻的說法,「生辰八字」也被賦予了無與倫比的意義。例如《中華全國風俗志》之中寫到男女婚前需「草八字」,交換各自的生辰八字寫在庚貼,以推算婚姻是否大吉。所以生辰八字也是古人生日組成的重要一部分。
- 生日習俗注重老幼
我國的生日習俗歷來比較注重老人和孩子兩頭。一般來說老者生日稱為壽辰,而非生日。壽分三種:上壽為百歲、中壽為八十、下壽為六十。 做壽之人為壽星。壽星有兩意,一指二十八宿中的角亢;二指民間神話中的神靈——南極仙翁,因其形象老態龍鍾,慈眉善目,故有壽星之稱。
從古代的生日習俗之中,我們可以透過熱鬧的生日慶祝儀式,看到其中的歷史文化底蘊。最初生日的目的是為了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和對長輩慶賀壽禮的重視,流傳千年的孝道未曾因生日形式的改變而消失。
但是我們也同樣可以看到,借生辰之由鋪張浪費並不可取,唐玄宗在後期只沉迷聲色犬馬;慈禧不顧亡國之危,仍只顧大擺壽宴,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我們要保留古文化的美好,剔除腐朽的糟粕。脫去虛榮浮華的外衣,珍惜、傳承可貴的節日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