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圖片 » 喬丹打球圖片蛋糕高清
擴展閱讀
麵包和蛋糕哪個更容易做 2025-08-07 14:41:21
哪個牌子有馬生日蛋糕 2025-08-07 14:24:39

喬丹打球圖片蛋糕高清

發布時間: 2023-01-02 18:48:08

⑴ 給我幾張喬丹,科比,詹姆斯的經典圖片

「5 」喬丹的5 號球衣鮮為人知。在1 9 8 3 年的夏天,當時還在北卡大就學的喬丹入選美國男籃並身披5 號球衣參加了在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舉行的泛美運動會,美國隊最終如願以償贏得金牌。喬丹賽後聲稱此次海外之行使自己受益匪淺,並促成他最後選擇了地理學作為自己的專業,因為這樣他可以搞清楚全國著名的航空港、大飯店和比賽場地的地理位置,而這又有利於他今後飛赴全美各地參加比賽。 「9 」這是喬丹參加1 9 8 4 年奧運會和1 9 9 2 年奧運會時的球衣號碼,在1 9 8 4 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由於前蘇聯以及東歐諸國抵制而不參加比賽,使得由清一色大學生球員組成的美國隊以風卷殘雲之勢輕易捧得金杯。作為隊長的喬丹以平均每場比賽得1 7 .1 分雄居全隊之首,投籃命中率超過了5 0 %。1 9 9 2 年喬丹再度披上9 號戰袍率領「夢之一隊」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折桂。喬丹在該屆奧運會上成為最耀眼的巨星之一,他平均每場得1 4 .9 分,助攻4 .8 次,上場2 3 分鍾,是全隊上場時間最多的球員。 「1 2 」這個球衣號碼喬丹僅用過一次。1 9 9 0 年2 月1 4 日與奧蘭多魔術隊對壘前,飛人的2 3 號戰袍被覬覦已久的樑上君子盜走,情急之下喬丹只好穿了一件沒姓名的1 2 號球衣上場。當晚喬丹大發神威拿下4 9 分。 「4 5 」這是喬丹打棒球以及1 9 9 5 年他重返N B A 初期用的號碼。在宣布退出N B A 1 7 個月之後,喬丹於1 9 9 5 年3 月1 8 日重出江湖,並在次日公牛隊與步行者隊的比賽中首次披上4 5 號球衣登場亮相(因2 3 號球衣已退役),不過他此役僅得1 9 分。在復賽第二輪與魔術隊的首戰中,對方專門負責盯防喬丹的後衛尼克?安德森有意無意地說了一句:「4 5 號到底不如2 3 號。」聞得此言的飛人在此後的第二場比賽中事先沒有給任何人打招呼就重披2 3 號征衣出戰,並率領公牛隊以1 0 4 比9 4 讓魔術隊俯首稱臣,不過喬 丹因擅自更改球衣號碼而被N B A 當局罰款5 0 0 0 美金。

⑵ 求喬丹的一張圖片(騙人的勿入,答非所問勿入)



⑶ 淚求 喬丹被譽為「籃球之神」在各方面的體現.. (文字.圖片.視頻等的地址)

給你一篇文章,從所謂的「喬丹終結者」的角度看喬丹的偉大:
邁克爾·喬丹。

這句咒語能夠迅速使你眼前閃現許多畫面:NIKE的標志,芝加哥聯合中心門前的雕塑,紅色,冠軍雪茄,1992年夢一隊三大王牌合影中間那個微笑著露出牙齒的男人,罰球線扣籃,1995年美國停止所有新聞插播他歸來的鏡頭中那海洋一般的記者……但是,在1984-1998年期間,在職業籃球隊,這個名字是另一回事。

假設你坐在更衣室里,你剛套上一件球衣,看著對手公牛隊的錄象,一邊整理鞋帶。教練推門進來,對你說,「今天由你防守……」你最怕聽到的名字是什麼呢?當教練嘴唇慢慢擠出「邁克爾」這個開頭時,你會不會覺得眩暈?

這是一個貫徹時代的偉大難題。用體育新聞網的專欄作者約翰·傑克遜的話總結,防喬丹就像場颶風防災演習:

收拾細軟,做好遮蓋,祈禱損失稍微小那麼一點點。

對那個時代的防守者來說,這個過程,就像你站在陣頭,眺望遠方賓士而來的煙塵。蹄聲漸近,隱約可以看見那個傳說中殺神的騎影,你除了握緊盾牌,擺好馬步之外,毫無他法。但是,旁觀者總是窮極無聊:他們會忙於尋找一個又一個「喬丹封殺者」(官方名稱是Jordan Stopper)。失敗者越多,下一個「喬丹封殺者」就越珍貴:喂,總能找出那麼一兩個的吧。

喏:這就是「喬丹封殺者」的故事。與其說是喬丹像升級過關打怪一樣克服一個又一個障礙,不如說是世界在尋找一個又一個合適對象,相親一樣放到喬丹對面的天平上,然後……看你的命了。

希德尼·蒙克利夫:

歷史上最偉大的防守型後衛之一,80年代最被低估的人物。他的雄鹿是J博士的費城之外,拉里·伯德在東部最大的苦手。當然他最令人詫異的點,還是「老尼爾森居然還帶過這么一個偉大的防守者?」——或者另一個角度:他的偉大防守讓老尼爾森覺得曾經滄海難為水,「我都帶過這么偉大的防守者了,以後還是做進攻方面的試驗吧……」

蒙克利夫是卓越而全面的防守大師:堅韌,移動迅速,聰慧,善於以小搏大(1979年的NCAA錦標賽,他曾成功防守過拉里·伯德)。理論上,他是最適合防守喬丹的人。遺憾的是:他在1986-87季即喬丹三年級時遭遇傷病,職業生涯幾乎中道崩殂。自那之後對陣喬丹的表現實在不堪看了:1987年的兩次相遇,喬丹分別37分和50分。之後習慣性的屠殺模式。1985-86季,喬丹又因為眾所周知的64場缺陣,與他相會寥寥。因此,與喬丹真正出盡全力的搏擊,只有1984-85季……

一個小秘密:喬丹在他的第二場職業比賽,就遇到了蒙克利夫,全場21分。那時喬丹不過是個打了兩場比賽的探花,而蒙克利夫已經是兩屆年度防守球員,聯盟攻防最全面的球員之一,因此,這一場比賽沒被書入史冊……兩天之後,在芝加哥,喬丹閃耀出了NBA生涯第一道光芒:他在蒙克利夫頭頂取下了37分。世界為之眩目。三周之後,當喬丹再度在密爾沃基取下35分時,世界已經開始轟傳他的名字。喬丹22歲生日那天,公牛再度造防密爾沃基:喬丹被限制到了26分。

沒有人真正把蒙克利夫稱為過「喬丹封殺者」,因為他們真正在巔峰歲月相遇,只有這短短一段故事,而1986-87之後,則是一柄日益鋒銳的利劍削割老去枯樹的故事。

一個狗仔隊般狂熱的數據專家們都會忽略的事實:喬丹的第一個20+、第一個30+,都是在蒙克利夫身上得到。

以及……

1985年4月,公牛首輪1比3出局。也就是說,喬丹縱橫天下的NBA生涯中,第一場常規賽敗北和第一場季後賽敗北,都來自蒙克利夫。

無論喬丹在蒙克利夫頭頂得到21分或37分,蒙克利夫所做的實際都是一樣:絕對不失位,搶步封住喬丹的正面突破路線,逼迫他在兩翼做跳投或是走底線。他191公分的身高的確壓迫不了喬丹,但僅靠「持久」

「不失位」這兩點,他至少能讓喬丹突破起來很艱難。關於蒙克利夫的防守,最著名的一段評論來自喬丹自己:

「與他打球,就註定是一整晚的全方位對決。他像一條獵犬,無論在進攻端還是防守端,他都會竭力撕咬你。」

阿爾文·羅伯遜:

蒙克利夫沒能成為「喬丹封殺者」,但他的獵犬防守,類似於捨命於荊無命的郭嵩陽,讓李尋歡看清了荊無命的劍路。全NBA在喬丹風暴來臨後,開始總結他的來龍去脈天敵習性。西班牙奧運隊主教練安東尼奧·迪亞茲·米格爾和弟子費爾南多·馬丁斯捂著傷口合計出了規律,用笨拙的英語表達如下。

師父:「他不是人!他是橡皮人!」

徒弟:「他一直在跳。很快,很好,很能跳!」

步行者的吉姆·托馬斯補充說:「我一直想判斷他第一步是不是走步了才能快成那樣,但我一直看不清——太快了!」

實際上,這是1993年之前,對付喬丹的命題:聯盟史上最快的第一步,埃爾金·貝勒般的噴氣發動,厄爾·門羅般的柔滑妖魅,J博士般的飛翔。世界的結論是:不惜一切代價,控制他的突破。鑒於全世界沒有一個198以上公分的人能夠如此風馳電掣,只好向矮個子後衛中尋索。於是媒體一度總結出:

「阿爾文·羅伯遜很適合!」

三度搶斷王羅伯遜,191公分,蛇入草中般的爬行速度,雜技演員級的平衡能力,閃電手。敏捷、侵略性、意識,似乎都很精到。平心而論,在喬丹與他初期的交手中,的確付出了動輒單場6次失誤的代價。只是,羅伯遜只能威脅到喬丹的運球,卻無從全面阻止他:他並沒有蒙克利夫那麼沉穩的下盤,因此,他就像一個輕量級拳擊手對付中量級,偶爾可以靠速度敏捷刺中對手,靠靈活步法躲避開對手的轟擊。但是,整體而言,他只能給喬丹澎湃的攻擊浪潮中偶爾刺擊,造幾個失誤。當喬丹開始攬奪得分王時,羅伯遜只能目送喬丹在自己頭頂連番取下40分。1990年,一個標志性的鏡頭解決了他(當時已到了雄鹿)與喬丹之間的對決:從他手中拿過搶斷王的喬丹,一個羅伯遜商標式的搶斷,跟進一記雙手翻扣引爆全場。於是羅伯遜就此留在了飛人時代的門外。

丹尼斯·約翰遜:

關於他和喬丹,世界總會第一時間聚焦到1986年春天的傳說:喬丹在他面前得到了單場63分,逼拉里·伯德說出了「上帝穿上了23號球衣」,而他自己也留下了這句話:「你看到了,沒人可以防住喬丹。」這是他,六度第一防守陣容後衛職業生涯最大的污點。如是,被拉里·伯德譽為「我合作過的最好球員」,成了喬丹不朽生涯中的踏腳石之一。

實際上……

1986年那著名的系列賽,約翰遜對位喬丹並不多。全場比賽,雙方你來我往,殺到天昏地暗。混戰之中,喬丹神出鬼沒,攻防轉換中屢屢趁凱爾特人立足不定奔襲。遭遇喬丹最多的,是可憐的丹尼·安吉。他老人家當然不知道七年之後,自己還要身披太陽球衣再見證一次喬丹神話,當是時也,只是滿面倉皇,被喬丹屢屢電光火石間發力晃過。伯德遭遇了喬丹連續胯下運球的戲弄,麥克海爾近筐處的蜘蛛臂展被喬丹空襲撞擊所破。與其說凱爾特人沒防住喬丹,不如說凱爾特人沒剎住他的節奏。

當然,就像用圍野牛的竹柵欄對付飛鷹一樣,那時代本來就無人可以阻擋他。

丹尼斯·約翰遜,無意間幫全隊買了單。他對位喬丹次數本已不多,而且每當亂軍中遭遇時,喬丹總會叫一個隊友掩護擋開約翰遜,自己強襲。這也是1991年之前喬丹對付快速型後衛的秘技:有身高對手通常無速度,過之;有速度的對手通常矮小瘦弱,擋之(對付蒙克利夫,他也照此辦理)。約翰遜糊里糊塗在亂軍中被屢屢推擋,一下場發現喬丹得了63分,而全世界記者正樂滋滋看著他,不免眼前一黑……

一個被忽視的案例:1986年之後一年,即1987年第一輪,即拉里·伯德浴血的那組系列賽,喬丹再次遭遇丹尼斯·約翰遜,公牛三戰敗北。喬丹場均35分,但命中率只有42%。那組系列賽,約翰遜對位喬丹時有了全副准備:精熟的判斷卡位,准確的移動,適時的干擾,始終全神貫注,被喬丹投中依然不氣餒,尋求隊友幫助——這一系列,確實奏效了。

雖然那隻限於24歲之前的喬丹,但是丹尼斯·約翰遜的確曾讓喬丹頭疼。1985年1月21日,新秀喬丹那句肺腑之言最為中肯:當他在約翰遜缺陣的凱爾特人頭頂取下32分後說:「他缺席,我佔了大便宜。」

約翰遜和蒙克利夫有一點是類似的:身高矮小的他們,依靠經驗、預判和敏捷的移動,盡量粘住喬丹的突破;所以喬丹要突破他們倆時,得靠掩護——怕掩護是小個子單防者的通病。在喬丹早期尚未有純熟的跳投之前,他和蒙克利夫算是對付喬丹最有心得的人物。比蒙克利夫多一點的是,1987年第一輪,他很懂得將喬丹誘往自己的內線群陷阱里。這是杜馬斯及活塞體系後來對付喬丹的雛形。

一個小插曲:羅蘭多·布萊克曼:

他甚至不太以防守出名,更像是得分後衛版的馬克·阿奎利,通曉各類單打得分的陰謀詭計。因此,一如邁克爾·雷·理查德森對付伊塞亞·托馬斯總有心得一樣,他也能夠用一個單打手的讀心術,去把握喬丹的心態。一個殺手,總是易於想像另一個殺手的心理世界。

他198公分而且偏瘦,有足夠的靈巧。他能把每場比賽轉化為一對一的戰局,與喬丹玩對戰游戲。他會著意挑釁喬丹,進攻喬丹,逼迫喬丹消耗體力,變換節奏。他能夠附骨之疽般貼著喬丹上籃,然後一派洞悉喬丹心思的用陰險的小招數破壞最後一擊……至少在1987年之後一段,這一招頗為奏效。但是,隨著1989年、1990年,喬丹開始加強上肢、改善跳投、不再執著於於一次次突破秒殺對手時,布萊克曼的一對一靈敏纏斗式,也就隨之雲散了。

喬·杜馬斯:

他是喬丹所承認的兩位「我遇到最難纏的防守者」之一(另一位是米奇·里奇蒙)。可是,有個小小的反諷故事:

舉世即知的「喬丹法則」所以出台,是因為他防不住喬丹。

1988年4月3日之前,世界還風平浪靜。那天喬丹一如往常的,在一場全國直播的比賽中凌辱了活塞,59分,公牛贏球。這沒什麼了不起:此前他已經在活塞身上插了無數傷口,49分,47分,61分,49分……職業生涯對活塞的19場,他平均要得36分。但這次,查克·戴利忍不了了:

「我打定主意,不能再讓喬丹一個人幹掉我們了。」

於是「喬丹規則」出爐。結果就是,此後公牛活塞相遇的17場,喬丹場均28分,活塞贏了14場。1989年,有時,戴利不會施行這一規則,比如東部季後賽,喬丹在第三場得了46分,賽後刺客跑去找戴利要求重揀喬丹規則,於是此後三場,喬丹得到23、18和32分。

而這些功勞,如今當然歸到了喬·杜馬斯名下。

實際上,「喬丹規則」是查克·戴利用他那著名的細心,編制的一套無微不至到令人發指的套路:喬丹一對一時,逼他朝左移動,以避免他更可怕的右側突破;試圖擋拆時,用大個子(薩利或蘭比爾)雙人包夾,保持身體接觸;背身單打時,三人包夾;喬丹無球跑動擺脫時,蘭比爾上步逼迫他遠離籃筐,杜馬斯貼身;托馬斯隨時打非法防守擦邊球企圖包夾喬丹。戴利自己承認的原則是:「保持身體接觸」。

好吧,你說:這是活塞全隊的功勞……那麼杜馬斯做了什麼?

早在1986年,丹尼斯·約翰遜就明白了這個真理:你無法一個人對付喬丹。因此,聰明如他,早早想出了利用隊友來控制喬丹。杜馬斯,平心而論,並非一個完美單防者:他的下盤穩定但速度並不出眾,他只有191公分身高。因此,當他單防喬丹時,會發生61分、59分之類慘劇。

但是,他是一個意識絕對完美的防守者。他的預判、橫移、與隊友的聯絡、細節調整,都如國際象棋大師般精準。活塞依靠全隊來防守喬丹,而他是這組防守中的舵:他是背後這堆肌肉怪物的引導者,和喬丹玩一場鬥智游戲。所以,當活塞內線群老邁星散後,杜馬斯對喬丹的制約能力,也就逐漸消失了。

一個可能被忽視的因素:

喬丹最可怕的地方,是他的仇恨和偏執。一旦惹怒了他,你會被他拋下地獄蹂躪。但是,杜馬斯和喬丹卻關系頗佳:他是個地道的君子。每次杜馬斯領兄弟們來屠宰喬丹前,兩人會互相問好寒暄閑聊。喬丹也承認「十四年對局中,我們從來沒彼此遞過一句狠話。」甚至當喬丹被底特律匪徒們撞飛時,杜馬斯會過來問「你OK嗎?」也許杜馬斯並非有意,但是,讓喬丹對他恨不起來,也是防守成功的秘訣之一。

無論如何,喬·杜馬斯設立了一個標准:雖然依靠了全隊體系,但他畢竟是歷史上成功阻擋喬丹最長的人,一個標準的「喬丹封殺者」標本:偏矮、下盤穩、聰慧、迅速、專心致志、富有攻擊性的後衛。

傑拉德·威爾金斯:

至於喬丹仇恨的最大受害者,也是最有名的一位「喬丹封殺者」。你去谷歌一下這個英文詞,會看見「傑拉德·威爾金斯」的名字——他是第一個被媒體公開掛上這頭銜的人。

身為多米尼克·威爾金斯的親弟弟,親身參加過兩屆扣籃大賽的非凡運動能力。他的傑出防守,使他坐穩紐約首發得分後衛,直到1990年約翰·斯塔克斯到來。他是第一個被官方冠名為「喬丹封殺者」綽號的人

1992年東部半決賽,邁克爾·喬丹打了他六季冠軍征途中第一次七戰系列賽——另一次則是在1998年與雷吉·米勒了斷恩怨的東部決賽——而且場均「只」得到31分,在後三場一共得到16次失誤。

當然,功勞實際該掛在帕特·萊利及他手鑄的紐約尼克斯鋼鐵內線群身上,一如活塞防住喬丹,靠的不是杜馬斯,而是蘭比爾、薩利們。

他的表現迷惑了克里夫蘭騎士,1992年夏他被騎士羅致,而且在1993年東部半決賽命數使然的遇到了喬丹。克里夫蘭人期待復仇:在此之前,他們一直將克萊格·埃洛宣傳為「喬丹封殺者」,結果埃洛成為史上頭號「喬丹受害者」。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喬丹的「THE SHOT」。

而這一次,悲劇重演了。

1993年東部半決賽第一場,喬丹就給了他43分的下馬威。之後三戰,騎士被橫掃出局。喬丹賽後冷笑著說出了一句彰顯他記仇心理的話:「嗯,我猜『喬丹封殺者』今晚過得很不愉快』。」
問題在於……

威爾金斯從來不曾自稱過「喬丹封殺者」。克里夫蘭人頭腦發熱的鼓吹的這一稱號,其實才是謀殺威爾金斯的真正兇手。他也是一大群人的縮影:埃洛、約翰·斯塔克斯,90年代所有被放到喬丹對面的人物,無一例外,會遭遇殘忍報復。如是,「喬丹封殺者」這個詞逐漸絕跡。直到……

加里·佩頓:

1996年總決賽前三場,在赫西·霍金斯、施萊姆夫、阿斯庫和佩頓的車輪戰下,喬丹場均31分。尤其是在西雅圖的第一戰,上半場27分,全場36分,超音速的防守陣營,全線崩潰了。

用霍金斯主防喬丹,是出於以下思路:1996年的喬丹,繼1987-1989的飛翔怪物、1989-1993的全能面筐進攻大師,逐漸變得舉重若輕、大巧不工。內線要位,接球,輕巧的後仰跳投,殺人無痕的處理。因此,以往靠快速靈瘦型後衛堵塞的法門,不那麼有效了。霍金斯沉穩的下盤,是卡爾選中他的理由。但是,當霍金斯被喬丹連續後轉身晃過後,卡爾發現,自己還是低估了喬丹的速度。

一段被許多人遺忘的往事:1993年總決賽第三場後半段,太陽隊病急亂投醫,派凱文·約翰遜去防喬丹。KJ185公分的身高的確不夠瞧,但他聯盟頂級的步子咬住了喬丹。喬丹全場依靠跳投拿到了44分,但出手多達43次。

嗯……用控衛去防守喬丹?

卡爾不願意讓佩頓在喬丹身上消耗太多精力,是希望他發揮自己的背打能力。但是哈珀用如下的話嘲諷了卡爾的戰略:「佩頓的確是個好球員。但他想背打我?祝他好運。「

於是,總決賽後三場,卡爾讓佩頓去全力對付喬丹。

故事結果並未被改變:公牛取下了總冠軍。但是,後三戰,喬丹的命中率急劇下跌。佩頓扮演了完美的反派角色:碎嘴,挑釁,全力防守,以進攻突擊公牛後場使公牛疲倦,依靠速度制約喬丹的突破,准確及時的干擾喬丹投籃。因為在靈活性上占不到優勢,喬丹需要靠背身單打來發揮他的身高優勢。而佩頓自己身為控衛中首屈一指的背身大師,在防背身小技巧方面精妙絕倫。

當然,真正讓喬丹頭疼的不是佩頓,而是另一組被遺忘的無名英雄們。

與活塞一樣,西雅圖也有一群防守後備組。埃文·約翰遜、雨人、施萊姆夫這集體208公分以上的鋒線群,在包夾輪轉方面西部第一。1996年西部半決賽,依靠這套蜘蛛俠叢林體系,大夢被圍到場均18分。而這套體系一經運轉,喬丹也開始頭疼。

如果說喬·杜馬斯類似於鐵門檻,加里·佩頓就是絆馬索。前後左右,無所不在。繞前、頂防、卡、讓、假摔,無所不至。輔之以超音速叢林的翼側包夾和弱側補位,終於逼迫喬丹打出了職業生涯最差的一次總決賽。唯一的遺憾是……總決賽第六場,佩頓們依然圍陷了喬丹,代價則是大量輪轉後的失位,以及公牛的24個前場籃板。

然後……

與喬丹以往所有的記仇故事類似:1996年總決賽後,1998年退役之前,他又和佩頓交手了四次,兩次劈落40+。在他的晚年,喬丹已經不愛激動了。1997年總決賽第一場的絕殺之後,也不過是一個抿嘴握拳,便風輕雲淡。但是,即便面臨退役,他還是要將所有的老對手一一屠殺一遍,不留絲毫情面,雖然那些須勝負於他也許並無重大影響。

將這些「喬丹封殺者」們按時間列表,你可以理出喬丹的殺招流程。

早年,蒙克利夫和丹尼斯·約翰遜們能給喬丹製造麻煩。他們的共同點:矮小快速(這也是所有「喬丹封殺者」們的共同點);意識精到;持之以恆;絕不失位。這是因為,與喬丹同樣身高級別的人,根本不可能趕上他的速度。尋找矮小後衛對付喬丹意味著:堵塞他防守,賭他哪天跳投手感不好。

1986年季後賽對史上最強凱爾特人拿下史上季後賽得分記錄63分時,喬丹還是一個柔若無骨的怪物,像一條密度極低的蛇,乘風而起在天空搖頭擺尾,在二萬雙充血的眼珠快爆炸之後把球隨手一拋。解說員阿爾·麥奎爾直接說他是這個星球最好的一對一球員。但是1984到1988年,他的投籃姿勢始終沒有統一。大多數時候,他跳投時脖子探前、身體前傾,保持著一種「我起跳了……如果你膽敢過來攔我,我就飛著換個姿勢」的風騷姿態。

1988年開始,他的上肢比新秀季時粗壯得多,而最可怕的是,他的投籃姿勢開始固定了,在快攻時他也會放棄飛進禁區的機會,而像孩子炫耀新玩具似的「我也會當射手喲」來一個急停跳投。經過一年的調整,他的中遠距離投籃姿勢在1990年確定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經典造型:不再前傾,略帶後仰,穩定,流暢,簡潔。他成功的從本行星最好的突破手轉型成了本行星最好的中投手。

所以,雖然1986-87季他場均37分是職業生涯最高,但他個人能力真正的第一個巔峰,是1989年前後。那時,他突破籃下依然無人可當,而中遠距離手感已經開始穩定。

實際上,自1989年他跳投穩定之後,單對單能對付他的人基本絕跡。1989年後,與喬丹對抗的基本是一單防+內線群,杜馬斯+活塞內線,斯塔克斯/威爾金斯+紐約內線,佩頓+超音速內線,諸如此類。

自那而後,就是一個突破比重減輕、跳投愈加精純的流程。1993年,他的運動能力大概只有1987年的九成了,但對比賽的控制能力達到巔峰。當然,偶爾還有1993年總決賽被凱文·約翰遜滋擾的煩心事。

但這招到1996-98就不管用了。

1996-98,喬丹的運動能力比巔峰期下降得很多。面筐進攻時隨心所欲的突破已經罕見。但他的力量發展到了巔峰(1995年復出後他找球館訓練時專門找了和力量房鄰近的一處,以便隨時練力量)。於是經典的背身步伐和翻身後仰出現了。在此期間,他的左手也發展到了另一個巔峰。1996-98,他已經不太用80年代招牌的墊步反向突破,而喜歡在左側中距離直接起步突破,利用肩靠發力擠占空間。所以,前期困擾他的速度流小個子防守者們,由於力量劣勢開始退散,反而不如里奇蒙、拜倫·拉塞爾這些身高體格都不錯但不以速度見長的人物了。

最後,喬丹最被低估的攻擊技巧:

如果只看視頻集錦,你很容易覺得「喬丹每場30分就是一次次突破所有人飛到籃下,如此重復十幾二十遍」,或是「喬丹每場30分就是一次次華麗的背身靠後腳步移動最後翻身後仰,如此重復十幾二十遍」。
實際並非如此。

在NBA,我們可以把分數分為「日常分」和「關鍵分」。日常分是戰術跑出來的,關鍵分則出現在膠著期、每節末尾或絕殺時段,基本是簡單戰術或者乾脆單挑。如果每個回合都是八人拉開目送二人單挑,不說觀眾是否樂意,主將的體力會受不了也是真的。而且老牌主教練討厭這個:他們喜歡全隊跑戰術。簡單來說,漢密爾頓那樣不停腳的綿密跑,比克勞福德式拉開華麗單練招人愛得多。

老一代喬丹球迷很容易挑剔如今的球員不夠簡潔過於瑣碎,就因為喬丹自己的得分很多屬於融入團隊進攻的「日常分」。而喬丹最被低估的地方,是他的無球進攻。

(這里插一句。北卡出來的人物,無球進攻和步伐的素養實在精純。所以2000年前後斯塔克豪斯固然有左手運球不佳中遠投不穩的毛病,依然是一方豪強的優秀得分手。他、卡特和喬丹的背身步伐,則是各自時代得分後衛中極上品的素質)

所以,1998年總決賽第六場,喬丹那一次次的持球突破搏犯規,其實是對爵士防守的一種贊美。因為對喬丹來說,大多數的擺脫防守工作,早在接球前就已用無球移動做完了。

無球攻擊的招式,隨時代不同還有區別。80年代的喬丹除了叫個掩護後橡皮人般的切入,還酷愛底線切出到兩翼45度,接個傳球就勢卷進內線,然後起飛;90年代初的喬丹,圍繞禁區左右腰位的小巧切出接球後擺三威脅架勢隨即發力突,以及底線的接球順勢切入,都是拿手戲。1996-98期間,之所以他常會讓人覺得覺得「他背身要位一接球就直接翻身後仰根本不做擺脫」,那是因為早在接球之前,他的進攻准備——卡位、擠空間、步伐調整——都已經做好了。

所以,喬丹之所以將封殺者們一次又一次撂倒,是因為他一直在進化。即如1996-98,他已經老了,不復1989年的運動能力或是1993年的悠長體力。但他的記憶、經驗和心臟依然在。他越來越像拉里·伯德和魔術師們,依靠棋手般的指揮來運算與把握。從早年對壘蒙克利夫、約翰遜們的速度與飛翔,到晚年的閱讀、思考和應對,相似的場均30分之下,隱藏著無數個不同的邁克爾·喬丹。

無數個在靈動、老辣、敏捷、迅疾、凶惡、殘忍、精準、飛翔之間變幻不定,讓「喬丹封殺者」們頭暈的邁克爾·喬丹。

⑷ 跪求喬丹的圖片,做壁紙和頭像的,高清的



不知道這幾張可以嗎

⑸ 喬丹的投籃為何如此難以封蓋

皮蓬是喬丹的隊友,也是喬丹的好兄弟,在一次節目中,皮蓬被問到喬丹為什麼很少被蓋帽,想封蓋喬丹為什麼如此之難?

皮蓬分析了3點,「喬丹的手特別大,而且投籃手感超級好;彈跳非常強,喬丹可以輕松的在空中2次拉桿後,進行上籃;腰腹力量絕對是可怕的存在,喬當的滯空能力強,起跳高度高,所以你想封蓋他,真的很難!」

喬丹的大手驚人的23.6厘米,這樣的長度真的是很少有人能趕上,一雙大手可以讓喬丹做出更多的動作。喬幫主超強的腰腹力量,經常在比賽中,上演空中芭蕾,這樣的表演,你只能在喬丹的身上看到。

這些原因就是喬丹很難被封蓋的原因,也是喬丹是「原因」,很多球迷說科比能超越喬丹,詹姆斯、杜蘭特有希望超越喬丹,這些真的都是夢話而已。阿里納斯曾經感慨,「喬丹就是神,無論以後多少年,都無人能超越喬丹。

雖然大家都崇拜喬丹,但實話實說,喬丹很多動作都是犯規的,比如比別人先起跳後下落,其實是喬丹用了一種隱形威亞,造成滯空的假象。又比如空中為了躲避火鍋,刻意拉桿兩次,這種動作難道不是犯規嗎?還讓不讓人防了?還有就是平框投籃,投個籃也要跳那麼高,讓人沒有封蓋的慾望,這不是犯規是什麼?

喬丹的後仰跳投無敵般的存在,也是教科書美如畫的代表!那喬丹的投籃為什麼難以封蓋?我覺得應當從兩個時期去考慮:

第一,剛入聯盟時期

喬丹初入NBA聯盟,身體素質爆棚,跟他對位的球員感覺總跟不上節奏。如果沒有看過喬丹前期打球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先前發的一些視頻。

那時候喬丹投籃分三個步驟:先跳起來,然後空中停頓,最後投籃。

擁有極強彈跳的他,根本不需要後仰,甚至還要前傾,他的出手高度比防守球員要高太多,所以伸手封蓋根本無濟於事。

來,看張圖片,摸到腰算我輸系列。

這張圖片已經看到喬丹的跳投有多可怕,防守球員只能仰望著籃球從喬丹手裡劃出,這就是「望球興嘆」的最佳詮釋。

第二,後三連冠時期

這個時候喬丹的後仰達到了巔峰,像太極高手一樣,登峰造極,無所不能。說的是不是有點誇張?拿出一些證據來瞧瞧

這是喬丹最經典的跳投絕殺鏡頭,世紀一投。看著出手的姿勢,是不是美如畫!!

喬丹後期開發出後坐式的投籃,這個跟後仰跳投還是有一點區別,需要依靠強大的腰腹力量,像坐在空中一樣。這種方式能夠拉開與防守球員的距離,投籃時極少受到干擾。而其他球員的後仰,僅僅是身體向後傾斜,沒有完全拉開防守距離,遇到身高臂長的防守球員很容易受到干擾或者蓋帽。

喬丹最偉大之處,就是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技術動作。以柔克剛,剛柔並濟,高手就是這樣煉成的!

一,掛著威亞打球,經常投個藍跳的和扣籃那麼高,讓防守者望而止步。更為過分的是,在這個基礎上,還加上大角度的後仰,幹嘛呢?還讓不讓對手防了?這屬於違規使用外掛的作弊行為,求裁判判定違規。二,彈速快,防守人還沒反應過來,刷的一下已經騰空而起。這是想幹嘛?涉及不公平競爭,也要判違例。三,假動作多,投個藍,各種三威脅,背打各種晃肩各種腳步,你讓防守人怎麼辦,頭暈,還是要舉報違例。四,滯空能力強,空中即時隨機反應快,花樣多。有時候跳起來投個藍上個藍,還在空中各種折疊、拉杠,防守人一個兩個的以為可以蓋到了,硬是各種花樣操作,騰空橫移、兩次三次甚至四次拉杠,幹嘛呢?空中芭蕾啊?這么難,你讓防守人怎麼辦?你讓想學的人怎麼辦?

綜上,這哥們經常涉嫌各種外掛違規,導致某些黑子各種妒忌各種噴了。嗯,好像應被舉報

看看喬丹的每次投籃,我總感覺他在出手之前會有個停滯,而且基本每次投籃都有,好像是習慣性滯空的感覺!

我給出的理由有以下三點。

1、身體層面:喬丹的身體素質肉眼可見,身高198cm,籃球運動員的黃金身高;臂展210cm以上(很恐怖的數據);超過一米的垂直彈跳;非人類般的滯空能力;外加喬老爺子的一雙大手;僅僅以上這些簡單的身體數據,便可以預見,球場上喬丹是如何的碾壓對手,想要封蓋這樣的運動員談何容易。

2、技術層面:喬丹的跳投就留存的視頻和圖片不難看出,出手時雙腳離地最起碼50cm以上,甚至更高,這樣的出手點和舒展的投籃動作結合,誰能夠得到,況且喬丹絕不會一動不動的跳起來投籃,他會和隊友擋拆配合,他會通過運球和節奏的把控,讓防守球員根本找不到他要投籃的點,他更定義了什麼才是後仰跳投,往往背身肩部的晃動,防守球員已經找不到北,轉身後的後仰幅度和起跳高度更是令全聯盟的防守者望塵莫及,不要說喬老爺子的年代,就是放到現在,萊昂納德這樣的防守尖兵,也拿喬丹的後仰跳投毫無辦法。

3、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喬丹對籃球的執著,和對勝利的渴望。他不想輸掉任何一場比賽,哪怕是訓練中,他不想他的跳投有任何瑕疵,哪怕是手指波動球一剎那細微的動作,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打磨,當一個擁有極高天賦的人,還比你付出更多時,那麼不要說被封蓋是難上加難的,想要平等的站在他面前,彷彿都是奢望。

這就是喬丹的跳投為什麼不好被封蓋,這就是為什麼喬丹是籃球之神。謝謝閱讀,歡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