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奧運福娃的圖片形象以及名字分別是什麼動物
奧運福娃的圖片形象如上圖所示。
從左到右分別叫「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和「妮妮」。五個名字的讀音組成諧音「北京歡迎您」。
五個福娃的象徵意義如下:(歡歡不是動物)
福娃貝貝
代表物:魚
寓意:傳遞財富
福娃晶晶
代表物:大熊貓
寓意:奉上歡樂
福娃歡歡
代表物:奧林匹克聖火
寓意:帶來激情
福娃迎迎
代表物:藏羚羊
寓意:展示綠色奧運
福娃妮妮
代表物:燕子
寓意:送上喜悅
❷ 浙江版大班數學水果禮盒教案
活動目標:1、學習將數量為「5」的各種水果分成兩份,並探索不同的答案。
2、學慣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分合水果的過程與結果,學習分合式的記錄方法。
活動准備:教具:蘋果、梨子、桃子水果卡片若干。記錄單若干。
活動過程:1、小組活動(1)觀察活動材料,引發活動興趣。
「請小朋友看一看,你們的盤子里都有些什麼?」「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麼呢?」「那我們就來玩一個分水果的游戲吧。」
(2)交待活動規則要求A、每次拿5個水果在黑板上擺成一排,然後把5個水果分成兩份。
B、每排的5個水果分成兩份的答案都要不一樣。
C、分好後說一說5個水果分給誰幾個?分給誰幾個?幾個和幾個和起來就是5個。
(3)幼兒操作活動,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
提醒幼兒每次取5個水果放在橫線上數一數,然後再分成兩份。教師重點觀察幼兒每次拿取的是不是5個,再分成2份的答案有無重復和遺漏,鼓勵幼兒分好後用語言表述。
2、集體活動(1)整理記錄,學習5的組成。
「誰願意把自己怎樣分水果的事講給大家聽,老師把它記在黑板上。」
(2)集體按指示檢查5的分合結果。
「大家看看每排是不是5個水果,每次分成兩份的答案有沒有重復或遺漏?」
(3)學習分合式結果。
「誰能動腦筋想一想:可不可以用數學和符號來表示分水果的事?5個蘋果用幾來表示?(5)分用什麼符號?(分合號)爺爺分得1個蘋果用幾表示?奶奶分得的4個蘋果用幾表示?教師邊引導邊記錄,請幼兒繼續往下記錄。
(4)幼兒記錄自己的操作結果。
教師不斷地提醒幼兒每一次記的都要和分的一樣。
教後感:這節課是學慣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分合水果的過程與結果,學習分合式的記錄方法。孩子們都能很快的寫出來。
教育活動目標:
1.學習二等分、四等分,初步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知道整體大於部分,部分小於整體。
2.探索對同一物體等分的不同方法。
3.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點: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活動難點:探索對同一物體等分的不同方法。
材料准備
1.投影動畫《兩只笨狗熊》,兩只笨狗熊和歡歡、樂樂卡通圖像,圓形蛋糕、長方形蛋糕圖片各一個。
2.一樣大小的圓形卡紙每人兩張,長方形卡紙每人一張,小剪刀每人一把。
3.水果籃一個,一個蘋果,四個香蕉,八個桔子。
4.是、否四等分的圖片6張。
教育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兩只笨狗熊》質疑導入
師:在剛才的故事當中,兩只小熊為什麼會上狐狸的當?我們一定要學會等分東西,這樣就不會像兩只小熊一樣上別人的當了。今天是兩只小熊的生日,熊媽媽為它們准備了一個美味的蛋糕,我們來一起幫它們二等分吧!
二、操作演示學習二等分、四等分
1.幼兒先用圓形卡紙進行二等分,每個小朋友一張圓形卡紙,一把小剪刀。操作結束後請一名幼兒到前演示,並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的?二等分後的一份是原來整個圖形的多少?
2.每個幼兒再拿一個圓形和剛才分好後的一份比較哪個大,哪個小?讓幼兒通過比較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3.蛋糕分完了,兩個小熊正准備吃,只聽見門鈴響了,歡歡、樂樂也來為兩只小熊過生日,還帶來了一籃水果(先把水果放邊上)。兩只小熊請好朋友吃蛋糕,現在蛋糕應該等分成幾份?
4.幼兒接著用圓形卡紙來演示,然後請一名幼兒到前面來進行四等分,現在分好後的一份是原來整個蛋糕的多少?把分好後的四份拼一拼再和整個圓比較你又發現了什麼?
5.蛋糕很快被吃完了,可幾個小動物都沒有吃飽,這時熊媽媽又買來了一個長方形蛋糕,我們趕快來幫它們四等分吧!
6.每個小朋友一張長方形紙,要求一組幼兒做出不同的分法,然後找出分法不同的幼兒到前面來演示。(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究來攻克難點。)
三、實物操作,拓展延伸
1.分禮物水果
找四名幼兒來當小動物,請小朋友上來幫它們分水果,(蘋果需要切開,老師來分)。強調把4個香蕉分給每個小朋友1個,8個桔子平均分給每個小朋友2個,也叫四等分。
四、游戲"看誰說得對"
准備幾張有是四等分,有不是四等分的圖片,分別展示,讓幼兒用動作來判斷(對雙手舉起做對號,錯雙手體前交叉做錯號)。
五、感謝
師:小朋友今天幫小熊解決了很多難題,小熊對我們說謝謝了,小朋友應該說什麼?歡歡、樂樂也要回家了和它們來說再見吧!
活動反思:
在這次教育活動當中,幼兒能夠通過動手操作,個體演示,學會對物體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對同一物體進行不同分法等分時幼兒做得不夠全面,但幼兒能夠去嘗試已是很不容易了。
整體活動下來,我覺得我做得好的是用故事來貫穿整個活動過程,把枯燥的數學活動變動生動形象。用實物來進行教育活動,能夠調動起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不足之處是我的教學語言不夠生動,普通話水平有待提高,表情也缺少親和力。在幼兒對長方形進行四等分時,操作材料准備的不夠充分,操作目標說得不夠清楚,應該說清楚每張紙只做一種分法,可以給有不同分法的幼兒准備多幾張紙,不至於使用些幼兒用同一張紙折了好種分法,到後來都看不清楚摺痕了。或者可以讓幼兒把自己的紙分好後,和其它幼兒合作去找不同的分法,這一環節在操作時不夠成功。
❸ 歡歡為媽媽的生日蛋糕,每層蛋糕的高都是5厘米,底面平均分別為10厘米,20厘米,30厘米,歡歡想知
首先你沒有說清楚底面平均是半徑,直徑還是邊長,其次你也沒有給出蛋糕形狀是圓柱還是正方體還是長方體。
假設是圓柱體,給出的是半徑,則表面積為
2π(10²+20²+30²)-π(10²+20²)+5*2π(10+20+30)=5338平方厘米
❹ 有哪位大神能告訴我下面圖片的這位是誰嗎(圖片來自360壁紙)
美女歡歡誘惑寫真之紅內黑絲[11P/2.81 MB] 是套圖 模特歡歡
❺ 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准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將數量為「5」的各種水果分成兩份,並探索不同的答案。
2、學慣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分合水果的過程與結果,學習分合式的記錄方法。
活動准備:
教具:蘋果、梨子、桃子水果卡片若干。記錄單若干。
活動過程:
1、小組活動(1)觀察活動材料,引發活動興趣。
「請小朋友看一看,你們的盤子里都有些什麼?」「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麼呢?」「那我們就來玩一個分水果的游戲吧。」
(2)交待活動規則要求A、每次拿5個水果在黑板上擺成一排,然後把5個水果分成兩份。
B、每排的5個水果分成兩份的答案都要不一樣。
C、分好後說一說5個水果分給誰幾個?分給誰幾個?幾個和幾個和起來就是5個。
(3)幼兒操作活動,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
提醒幼兒每次取5個水果放在橫線上數一數,然後再分成兩份。教師重點觀察幼兒每次拿取的是不是5個,再分成2份的答案有無重復和遺漏,鼓勵幼兒分好後用語言表述。
2、集體活動(1)記錄,學習5的組成。
「誰願意把自己怎樣分水果的事講聽,老師把它記在黑板上。」
(2)集體按指示檢查5的分合結果。
「大家看看每排是不是5個水果,每次分成兩份的答案有沒有重復或遺漏?」
(3)學習分合式結果。
「誰能動腦筋想一想:可不可以用數學和符號來表示分水果的事?5個蘋果用幾來表示?(5)分用什麼符號?(分合號)爺爺分得1個蘋果用幾表示?奶奶分得的4個蘋果用幾表示?教師邊引導邊記錄,請幼兒繼續往下記錄。
(4)幼兒記錄自己的操作結果。
教師不斷地提醒幼兒每一次記的都要和分的一樣。
教後感:這節課是學慣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分合水果的過程與結果,學習分合式的記錄方法。孩子們都能很快的寫出來。
教育活動目標:
1.學習二等分、四等分,初步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知道整體大於部分,部分小於整體。
2.探索對同一物體等分的不同方法。
3.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點: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活動難點:探索對同一物體等分的不同方法。
材料准備
1.投影動畫《兩只笨狗熊》,兩只笨狗熊和歡歡、樂樂卡通圖像,圓形蛋糕、長方形蛋糕圖片各一個。
2.一樣大小的圓形卡紙每人兩張,長方形卡紙每人一張,小剪刀每人一把。
3.水果籃一個,一個蘋果,四個香蕉,八個桔子。
4.是、否四等分的圖片6張。
教育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兩只笨狗熊》質疑導入
師:在剛才的故事當中,兩只小熊為什麼會上狐狸的當?我們一定要學會等分東西,這樣就不會像兩只小熊一樣上別人的當了。今天是兩只小熊的生日,熊媽媽為它們准備了一個美味的蛋糕,我們來一起幫它們二等分吧!
二、操作演示學習二等分、四等分
1.幼兒先用圓形卡紙進行二等分,每個小朋友一張圓形卡紙,一把小剪刀。操作結束後請一名幼兒到前演示,並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的?二等分後的一份是原來整個圖形的多少?
2.每個幼兒再拿一個圓形和剛才分好後的一份比較哪個大,哪個小?讓幼兒通過比較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3.蛋糕分完了,兩個小熊正准備吃,只聽見門鈴響了,歡歡、樂樂也來為兩只小熊過生日,還帶來了一籃水果(先把水果放邊上)。兩只小熊請好朋友吃蛋糕,現在蛋糕應該等分成幾份?
4.幼兒接著用圓形卡紙來演示,然後請一名幼兒到前面來進行四等分,現在分好後的一份是原來整個蛋糕的多少?把分好後的四份拼一拼再和整個圓比較你又發現了什麼?
5.蛋糕很快被吃完了,可幾個小動物都沒有吃飽,這時熊媽媽又買來了一個長方形蛋糕,我們趕快來幫它們四等分吧!
6.每個小朋友一張長方形紙,要求一組幼兒做出不同的分法,然後找出分法不同的幼兒到前面來演示。(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究來攻克難點。)
三、實物操作,拓展延伸
1.分禮物水果
找四名幼兒來當小動物,請小朋友上來幫它們分水果,(蘋果需要切開,老師來分)。強調把4個香蕉分給每個小朋友1個,8個桔子平均分給每個小朋友2個,也叫四等分。
四、游戲"看誰說得對"
准備幾張有是四等分,有不是四等分的圖片,分別展示,讓幼兒用動作來判斷(對雙手舉起做對號,錯雙手體前交叉做錯號)。
五、感謝
師:小朋友今天幫小熊解決了很多難題,小熊對我們說謝謝了,小朋友應該說什麼?歡歡、樂樂也要回家了和它們來說再見吧!
活動反思:
在這次教育活動當中,幼兒能夠通過動手操作,個體演示,學會對物體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對同一物體進行不同分法等分時幼兒做得不夠全面,但幼兒能夠去嘗試已是很不容易了。
整體活動下來,我覺得我做得好的是用故事來貫穿整個活動過程,把枯燥的數學活動變動生動形象。用實物來進行教育活動,能夠調動起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不足之處是我的教學語言不夠生動,普通話水平有待提高,表情也缺少親和力。在幼兒對長方形進行四等分時,操作材料准備的不夠充分,操作目標說得不夠清楚,應該說清楚每張紙只做一種分法,可以給有不同分法的幼兒准備多幾張紙,不至於使用些幼兒用同一張紙折了好種分法,到後來都看不清楚摺痕了。或者可以讓幼兒把自己的紙分好後,和其它幼兒合作去找不同的分法,這一環節在操作時不夠成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建議:
1.作業紙下面墊上厚一點的物品(如:泡沫墊、木板等),方便整體移動作品時不破壞水滴畫的畫面。
2.水滴畫要選擇光滑度、吸水性適宜的紙張。如果紙張太光滑不吸水,只能畫出飽滿的水珠,但畫不出線條;如果吸水性太強,則不能表現出晶瑩剔透的效果,且水會很快滲透到紙內,破壞畫面。
3.欣賞玻璃器皿時可用燈光照射在玻璃器皿上,顯示出晶瑩剔透的效果。
活動目標:
1.初步探索並學慣用滴管創作水滴畫的方法。
2.能細心地擠出水滴和線條,大膽地設計各種花紋、圖案進行裝飾。
3.體驗創作水滴畫的樂趣,感受水滴畫作品的美。
活動准備:
1.各種形狀的彩紙(下面墊一塊泡沫墊)若干;滴管擺放在盛放著水的瓶子里,人手一支。
2.視頻展示台、液晶投影儀、電腦、數碼照相機、背景音樂、燈光。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欣賞玻璃器皿,激發幼兒興趣
這里有很多玻璃器皿,漂亮嗎?什麼地方漂亮?上面的花紋是什麼樣的?花紋是什麼顏色的?
二、教師演示水滴畫
1.教師伴隨著背景音樂在視頻展示台上示範表演水滴畫,隨後進行提問:老師是用什麼作畫的?
2.介紹滴管作畫的方法。(教師邊講解邊示範)將滴管吸滿水,再輕輕地邊擠水邊作畫。
三、幼兒探索用滴管作畫的方法
請小朋友們用滴管試一試,在紙上畫出透明的、亮晶晶的花紋,並用數碼照相機拍攝幼兒的作品。
四、幼兒和教師共同小結探索結果
將數碼照相機拍攝的幼兒作品輸入電腦,引導幼兒互相欣賞。師生共同小結水滴畫的創作方法:
畫水滴:擠出一點水後抬起滴管。
畫線條:邊擠水邊移動滴管。
畫小水滴:輕輕擠出一點水。
畫大水滴:多擠出一些水。
畫粗線條:邊擠水邊慢慢移動滴管。
畫細線條:邊擠水邊快一些移動滴管。
五、欣賞幻燈片上玻璃器皿的花紋
這里還有很多玻璃器皿,它們都有漂亮的花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重點觀察點(圓點、水滴狀、橢圓等)、線條(直線、弧線、波浪線等)的形狀、大小、粗細不同,以及花紋排列形式的不同(有規律、無規律)。
六、交待要求,幼兒創作
七、欣賞評價
師生共同欣賞水滴畫作品,重點圍繞裝飾的花紋、圖案及晶瑩剔透的效果進行評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完整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的短語。
2、能用較完整的語句表述自己對作品的理解。
3、能用肢體動作表演故事內容,喜歡聽故事。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能簡單復述故事。
教學准備
教學准備是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條件。我為幼兒提供了前期的經驗准備和物質准備兩方面。為了更好的開展此活動,在活動前,我請家長陪同孩子一起感受太陽光照射在身上的感覺。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多媒體課件和胸飾,通過繪聲繪色的多媒體課件,幫助幼兒創設寬松的語言環境,讓每個幼兒佩戴胸飾,幫助幼兒創設說的機會。
教學流程
每個教學過程都是很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的很重要的體現和實現的過程,根據教學內容和幼兒的教授能力,我將教學過程分四部分來完成。
創設情景,導入課題——完整欣賞,集中交流——分段欣賞,體驗愉悅——角色表演,拓展延伸
現在我來具體講講我的實施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太陽寶寶今天來我班做客,你看看,它的表情是怎麼樣的?
這一環節,我採用了幼兒感興趣的情景活動導入,能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導入話語簡短,目的性強,為幼兒進入下一環節做好了鋪墊。
2、完整欣賞,集中交流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為什麼太陽寶寶看上去有點調皮呢?配合音樂,結合多媒體課件,教師自己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這一環節教師用自己抑揚頓挫的語言感染幼兒,讓幼兒感受故事的有趣,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聲形並貌,從而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
3、分段欣賞,體驗愉悅
逐一播放每一個畫面,提問:調皮的太陽到那裡了?它做了什麼?
這一環節,通過會說會動的多媒體課件畫面,牢牢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逐一出示圖片是為了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幼兒才敢說,會說,想說,為幼兒創設的寬松的語言環境,問題的設置有層次,兼顧個體差異,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4、角色表演,拓展延伸
故事聽完了,那請你跟著故事一起來表演表演好嗎?
這一環節是在欣賞故事的基礎上用動作來表現,是鼓勵每一個孩子都動起來,也是幫助幼兒進一步鞏固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特色
1、來源於熟悉的生活環境。
2、創設了良好的語言氛圍。
3、為幼兒提供「支架」。
教學反思:
這一話題,孩子們比較感興趣,都願意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在本次活動中也存在著不足:孩子的語言表達不夠成熟,缺乏連貫性;孩子們安靜傾聽同伴發言的習慣仍需加強等等。總之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們會注意這些方面的引導與教育,爭取做得更好。
小網路: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著太陽公轉,而太陽則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理解詩歌內容,體會媽媽的愛。
2、能大聲誦讀詩歌,並根據經驗仿編詩歌。
3、識讀漢字「媽媽」「太陽」「月亮」「星星」「春天」。
4、能簡單復述故事內容,並進行角色表演。
5、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准備:
1、相關課件、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2、自製「寶盒」一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師生問好。
2、師:今天湯老師能認識你們心情特別好,想送你們一份禮物,想不想要?嗯,送什麼呢,送一首好聽的歌吧。歌名老師暫時保密,有會唱的小朋友可以和老師一起唱,師幼一起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3、師提問
⑴這首歌里唱的是誰?有誰知道這首歌的名字呢?
⑵你們覺得媽媽好不好?從哪些事情可以看出媽媽好呢?(引導說出媽媽平時在家都做些什麼事情。)幼兒討論後回答。
二、學習詩歌。
聽你們自己的媽媽都很勤勞能幹,又那麼愛你們。有個小朋友也很愛自己的媽媽,還給媽媽編了首好聽的詩歌呢!名字叫《媽媽》,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1、教師配樂朗讀一遍詩歌。(出示《媽媽》圖文並茂的.課件)
2、師:詩歌的名字是什麼?
詩歌里說媽媽是家裡的什麼呀?
為什麼說媽媽是家裡太陽?月亮?星星?春天?
3、師:你們聽的可真仔細,說的這么好。老師想請你們和老師一起說下這首詩歌,可以嗎?(師、幼齊讀詩歌)
4、師:有你們和老師一起讀,詩歌變得好聽多了,你們自己來一遍行嗎?(幼兒讀詩歌)再次出示《媽媽》圖文並茂課件。
三、游戲鞏固復習詩歌。
師:你們這么優秀,老師想和你們做個游戲,(出示寶盒)這是一個寶盒,它的咒語是「寶盒,寶盒,變,變,變」,說三次咒語它就會變出很多東西。現在,我們也來試試,看它今天能給我們變出什麼!
1、當幼兒抽出變出的字卡時,復習詩歌句子。例:抽出太陽字卡,教師問誰能把詩歌里有太陽的句子找出來。
2、教師抽字卡,幼兒念詩歌。
四、紡編詩歌。
教師:寶盒想考考我們,可沒有難道我們,它還有最後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小朋友為什麼要給媽媽編詩歌嗎?(愛媽媽)你們愛媽媽嗎?(愛),那請你們也來給媽媽編一首好聽的詩歌好不好?
1、小朋友說媽媽是家裡的太陽,月亮,……,你們覺得媽媽還是家裡的什麼?(幼兒討論回答)
2、幼兒紡編詩歌。
教師根據幼兒紡編內容整理總結詩歌。
五、歌表演《我的好媽媽》。
1、教師:你們太聰明了,能編出這么好聽的詩歌,媽媽為了我們做那麼多事情,多辛苦啊!以後小朋友要聽媽媽的話哦!為了感謝媽媽,我們一起唱首歌《我的好媽媽》送給媽媽吧,還可以加上好看的動作表演。
2、師幼一起表演《我的好媽媽》。
附詩歌:
媽媽
媽媽是家裡的太陽,
每天都是她最先起床!
媽媽是家裡的月亮。
每天晚上她都很忙
媽媽是家裡的星星,
她的眼睛總是那麼明亮!
媽媽是家裡的春天,
有了她,家中總是暖洋洋!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過程,我始終本著「以幼兒為主體」的精神實質,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通過游戲、討論、表演等各種手段,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幼兒能夠通過詩歌內容體會「母愛」的偉大,將幼兒愛媽媽的情感進一步升華,從而學會在生活中感激、關愛媽媽,用語言和實際行動來表達對媽媽的愛。幼兒的整體認知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得到了升華。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在最近開展的「我的城市」主題活動中,幼兒關注的焦點從中國到上海,從黃浦江、東方明珠、高架路到星羅棋布的公園、綠地。他們對自己幼兒園的位置、家的所在地及周邊熟悉的設施、路名都很熱衷於去看一看、找一找。我園遵循生活教育的理念,提倡讓幼兒從自己身邊開始,與周邊環境互動。我們居住的社區和幼兒園附近有一個小公園——東安公園,班裡一半以上的幼兒都去過。所以,我選擇了東安公園的導游圖作為活動的載體:一是因為幼兒對公園比較熟悉,二是因為公園大小合適幼兒後期的真實體驗。
整個教學活動主要分為三個流程:尋找遊玩地點(東安公園)——觀察公園導游圖——根據要求,設計遊玩路線。在尋找幼兒園位置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觀察導游圖引發幼兒對各種圖示、標志的經驗,交流、關注身邊的事物;自主設計遊玩路線,這對剛升人大班的幼兒是一種挑戰,因為其中整合了空間方位、時間安排、生活習慣等要素,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使幼兒在計劃一件事情的時候能有更周全、更合理的思維方式。幼兒間的差異也是一種學習資源,幼兒嘗試用符號表示路線的不同方法、有條理地介紹自己的想法,都是教師要捕捉的有價值的經驗點。活動的延伸部分,我還在個體學習活動中讓幼兒設計從不同的門進入、出來,引導幼兒經驗的遷移。讓他們能在以後的實際生活中學會運用,為生活帶來方便。
活動目標:
1.看看、說說東安公園導游圖,了解圖示、標志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2.嘗試設計遊玩路線,用符號、語言清楚地記錄、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准備:
1.材料准備:PPT、上海地圖的局部圖、東安公園導游圖、彩筆每組一盒。
2.經驗准備:幼兒有去公園遊玩的經歷,熟悉周邊環境、設施。
活動過程:
一、尋找遊玩地點——東安公園
通過在周邊地圖上找找東安公園在哪裡,引導幼兒回憶,並藉助圖示進行有效觀察。
1.引出話題:東安公園在哪裡?
(1)你們去過很多公園,你們去過東安公園嗎?和誰一起去的?
(2)過幾天小班的弟弟妹妹要去東安公園,想請你們做小導游,你們願意嗎?
(3)東安公園在哪裡?有什麼辦法可以知道(看地圖、打電話咨詢、問路人)?
2.觀察地圖:找找去東安公園的路線。
(1)從我們幼兒園出發,先在地圖上看看幼兒園在哪裡(徐匯區大木橋路)?
(2)你有什麼好辦法能馬上找到東安公園的位置(看特徵:綠地、高架橋等)?
(3)師生共同邊畫邊說從幼兒園到東安公園的路線。
教師小結:在看地圖時,我們可以根據圖示、文字、方位等信息,很快地找到我們想去的地方,這些辦法真方便。
二、觀察公園導游圖
引導幼兒看看、說說東安公園導游圖,觀察導游圖中的各種圖示、標志,聯系生活經驗交流它們的作用、意義。
1.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交流怎樣遊玩東安公園。
(1)東安公園里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2)怎樣才能找到你們推薦的景點(詢問、邊走邊看路標、導游圖)?
2.觀察導游圖,認識圖示。
(1)這張是什麼圖?什麼叫導游圖?
(2)從這張圖上你可以看到什麼(驗證四個主要景點:兒童樂園、花壇、湖心亭、大草坪)?
圖示——公園的形狀、景點位置、建築物大小等。
(3)這些標志代表什麼意思?大家都看懂了嗎?
提示有:方位標志、地點標志、警示標志等。
教師小結:導游圖原來很有用,可以給我們指示公園每個方位,圖上的各種圖示、標志都有自己的意義。有許多地方都能看見這樣的圖,如公園有導游圖,商場有導購圖,醫院有導醫圖等,它能方便我們的生活。
三、根據要求,設計遊玩路線
嘗試根據要求自己設計遊玩路線,結合生活經驗思考問題,並能用圖示、語言清楚地記錄、表達交流。
1.交待要求:請小朋友來做一次小導游,設計一張遊玩東安公園的路線圖。
要求1——南門進,南門出。
要求2——四個景點都要去到(兒童樂園、花壇、湖心亭、大草坪)。
要求3——想好了再畫,畫得清楚。
2.自主設計,教師觀察指導。
3.交流分享:
(1)說說你是怎麼安排遊玩路線的?
(2)你們覺得他安排得怎麼樣?好在哪裡?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教師小結:看來要設計好一次遊玩路線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又要合理,又要周到,要考慮各個景點的位置、時間的安排,還要方便、少走彎路。做小導游不但要畫清楚路線,還要向大家說清楚路線。
四、延伸活動:擬定一份最佳遊玩路線
引導大班幼兒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設計最佳遊玩路線。
我們的小導游有那麼多的金點子,把我們的金點子合在一起,就是一份最佳遊玩路線,下星期就按照我們共同設計的路線去東安公園遊玩一次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理解並能聽懂hop draw wash
活動准備
卡片望眼鏡
活動過程
一、問候
T:Good morning,children.
S:Good morning,teacher.
二、熱身
1、律動《l like》
2、復習上節課詞彙,句子
三、詞彙導入
1、猜猜我在做什麼
教師單腳跳,問小朋友老師在做什麼,引出卡片hop的教讀。再請小朋友和老師在台上一起跳邊說單詞hop.
接下來教師伸出手做出畫畫的動作,引出draw的教讀。最後教師做出洗手的動作,引出wash的教讀。
2、游戲操練
(1)聽指令做動作請三個小朋友上台教師分別說出hopdrawwash,小朋友分別做出相對應的動作,做對了的小朋友有獎勵。
(2)用望眼鏡讀單詞請一個小朋友拿著望眼鏡,教師亮出哪張卡片,小朋友就念出哪張卡片,都念對的得獎勵。
四、律動
五、今天所學的單詞
hop draw wash
T:Class is over,goodbye.
S:Goodbye.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通過牆飾中出現的不合常理的現象引發幼兒的思考和想像,激發幼兒創編故事的興趣;通過幼兒間的討論交流,開闊幼兒思維想像的空間,讓幼兒了解創編故事的方法,適時引導,提高幼兒創編故事的能力。
1、了解並依據故事的結構,學習創編有一定情節的故事內容。
2、有較豐富的生活經驗,敢於並願意從多角度想像和表達。
二、活動環境與材料:
創設一面海底世界的牆飾,其中的動物植物等,都由幼兒根據自己興趣選擇放什麼,不放什麼。當幼兒的想法與牆飾內容不符時,允許幼兒先按照自己的願望表達。
准備一些白紙、彩筆等
三、活動准備:
從新學期開始引導幼兒討論在空空的牆壁上,我們布置些什麼,引導幼兒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組織幼兒討論並基本達到共識。而後,教師引導幼兒按照自己的設想通過各種途徑尋找相應材料,教師也為幼兒提供一些參考資料和工具等,支持並幫助幼兒順利實現自己的想法,為創編故事做准備。
四、活動過程:
1、以牆飾中隱含的問題情景引發幼兒思考和創編的興趣幼兒喝水的休閑時間里,教師發出疑問"小兔為什麼會在海里?
2、幼兒充分發表意見,教師耐心並認真傾聽幼兒的不同想法教師鼓勵幼兒依據自己的經驗做不同的設想。
3、教師提議以此"海底世界中的小兔子"為主題創編故事。
4、與幼兒討論創編故事的方法·說明故事名稱·小兔子掉進海里的原因·小兔子掉進海里以後結果怎麼樣?
5、幼兒選擇獨立或小組結合的方式進行繪畫創編教師用規范的正楷字幫助幼兒記錄所講內容、名稱,並將記錄及經幼兒同意稍加整理不影響原意的文字念給幼兒聽。
6、創編交流活動在當天及以後兩周內的生活環節閑暇時間,引導幼兒將自己創編的故事分別進行講述。
五、活動的延伸擴展:
回家後幼兒以繪畫表現想像內容和主題及講述中表達的語言水平判斷幼兒創編故事水平。
游戲;我們要表演:引導幼兒將自己創編的故事進行表演。自己分配角色,創造性的用動作和表情表演故事內容,製作演出道具,包括頭飾等,增強幼兒創編的興趣。
❻ 奧運五福娃(詳細資料)
北京奧運會的福娃的名字:「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和「妮妮」。把五個娃娃的名字連在一起,就是「北京歡迎您」。
貝貝傳遞的祝福是繁榮。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 「魚」 和 「水」 的圖案是繁榮與收獲的象徵,人們用「鯉魚跳龍門」寓意事業有成和夢想的實現,「魚」還有吉慶有餘、年年有餘的蘊涵。貝貝的頭部紋飾使用了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魚紋圖案。貝貝溫柔純潔,是水上運動的高手,和奧林匹克五環中的藍環相互輝映。
❼ 奧運福娃圖片各代表什麼
貝貝代表的是繁榮,其和奧林匹克五環中的藍環相互輝映。
晶晶代表的是換樂,其和奧利匹克五環中的黑環互相輝映。
歡歡代表的是激情,其和奧利匹克五環中的紅環互相輝映。
迎迎代表的是健康,其和奧利匹克五環中的黃環互相輝映。
妮妮代表的是天真,其和奧利匹克五環中的綠環互相輝映。
(7)歡歡蛋糕圖片擴展閱讀:
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吉祥物,其色彩與靈感來源於奧林匹克五環、來源於中國遼闊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們喜愛的動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們傳遞友誼、和平、積極進取的精神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
福娃是五個可愛的親密小夥伴,他們的造型融入了魚、大熊貓、藏羚羊、燕子以及奧林匹克聖火的形象。
每個娃娃都有一個琅琅上口的名字:「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和「妮妮」,在中國,疊音名字是對孩子表達喜愛的一種傳統方式。當把五個娃娃的名字連在一起,你會讀出北京對世界的盛情邀請「北京歡迎您」。
福娃代表了夢想以及中國人民的渴望。他們的原型和頭飾蘊含著其與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聯系,其形象設計應用了中國傳統藝術的表現方式,展現了中國的燦爛文化。
❽ 2008年奧運會的五個吉祥物的圖片
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五個福娃分別叫「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妮妮」。各取它們名字中的一個字有次序的組成了諧音「北京歡迎你」。
福娃貝貝:
貝貝的靈感來源:中國年畫——年年有餘、中國傳統魚紋樣、水浪紋樣。
貝貝傳遞的祝福是繁榮。她是一條小鯉魚。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魚」和「水」的圖案是繁榮與收獲的象徵,人們用「鯉魚跳龍門」寓意事業有成和夢想的實現,「魚」還有吉慶有餘、年年有餘的蘊涵。
貝貝的頭部紋飾使用了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魚紋圖案。她溫柔純潔,是水上運動的高手,和奧林匹克五環中的藍環相互輝映。
福娃晶晶:
晶晶的靈感來源:我國瀕危珍稀動物:熊貓。晶晶是一隻憨態可掬的大熊貓,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帶給人們歡樂。作為中國國寶,大熊貓深得世界人民的喜愛,他代表奧林匹克五環中黑色的一環。
福娃歡歡:
歡歡的靈感來源:中國傳統火紋圖案、敦煌壁畫中的火焰紋樣。歡歡是福娃中的大哥哥。他是一個火娃娃,象徵奧林匹克聖火。歡歡是運動激情的化身,他將激情散播世界,傳遞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歡歡所到之處,洋溢著北京2008對世界的熱情。它代表奧林匹克五環中紅色的一環。
福娃迎迎:
迎迎的靈感來源: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藏羚羊。
迎迎是一隻機敏靈活、馳騁如飛的藏羚羊,他來自中國遼闊的西部大地,將健康美好的祝福傳向世界。迎迎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保護動物藏羚羊,是綠色奧運的展現。
迎迎身手敏捷,是田徑好手,他也代表奧林匹克五環中黃色的一環
福娃妮妮:
妮妮的靈感來源:北京的傳統:沙燕風箏,北京雨燕。
妮妮是一隻展翅飛翔的燕子,其造型創意來自北京傳統的沙燕風箏。「燕」還代表燕京(古代北京的稱謂)。
天真無邪、歡快矯捷的妮妮將在體操比賽中閃亮登場,她代表奧林匹克五環中綠色的一環。
(8)歡歡蛋糕圖片擴展閱讀
福娃(Fuwa)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設計者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韓美林老師。英文譯名為Fuwa.分別為:「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和「妮妮」。
含義:福娃代表了夢想以及中國人民的渴望,他們的原型和頭飾蘊含著其與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聯系,其形象設計應用了中國傳統藝術的表現方式,展現了中國的燦爛文化, 將祝福帶往世界各個角落。
意義:很久以來,中國就有通過符號傳遞祝福的傳統。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的每個娃娃都代表著一個美好的祝願:繁榮、歡樂、激情、健康與好運。娃娃們帶著北京的盛情,將祝福帶往世界各個角落,邀請各國人民共聚北京,歡慶2008奧運盛典。
福娃產生過程:
2004年8月5日開始向社會徵集,北京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和北京2008年殘奧會吉祥物設計徵集大賽5日開始正式啟動。北京奧組委將根據大賽結果分別確定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吉祥物,原計劃於2005年6月1日向社會公布。
2004年12月1日吉祥物徵集工作結束,據北京奧組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為期4個月的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吉祥物設計大賽在12月1日完成作品徵集工作,進入到評選階段。
2004年12月15日吉祥物進入評選程序,北京奧組委正式確認共有662件作品角逐北京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從12月15日起,北京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和殘奧會吉祥物進入評選程序。
2005年11月11日,北京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在工人體育館正式公布,形象為魚、熊貓、奧運聖火、藏羚羊、京燕,名字是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妮妮,即北京歡迎你。
❾ 奧運福娃的圖片形象以及名字分別是什麼動物
福娃是五個可愛的親密小夥伴,他們的造型分別融入了魚、大熊貓、奧林匹克聖火、藏羚羊以及沙燕風箏的形象。每個娃娃都有一個琅琅上口的名字:「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和「妮妮」。在中國,疊音名字是對孩子表達喜愛的一種傳統文化方式。當把五個娃娃的名字連在一起時,你會讀出北京對世界的盛情邀請「北京歡迎您」。福娃代表了夢想以及中國人民的渴望啊!
編輯本段「福娃」的外形
「福娃」是五個擬人化的娃娃,他們的原型和頭飾蘊含著與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聯系,應用了中國傳統藝術的表現方式,展現了燦爛的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的每個娃娃都代表著一個美好的祝願:貝貝象徵繁榮、晶晶象徵歡樂、歡歡象徵激情、迎迎象徵健康、妮妮象徵好運。娃娃們帶著北京的盛情,將祝福帶往世界各個角落,邀請各國人民共聚北京,歡慶中國北京的2008奧運盛典。五個福娃分別叫「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妮妮」。各取它們名字中的一個字有次序的組成了諧音「北京歡迎你」。
❿ 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大班的孩子開始對身邊的科學現象感興趣,並表現出主動探索和發現的慾望。但是需要老師給與正確的引導與激勵。一次,我和同事說話時,不經意地將手中拿著的一把小椅子一條腿著地轉了起來,孩子們吃驚地看著我,充滿著好奇和興奮,並在下課的時候模仿起來,但是很難成功,我想孩子們的好奇心我們要保護,孩子們探索的慾望與行為,我們要正確引導。我又想起我們小時候,經常用青黴素葯瓶的橡皮塞子,中間插一根火柴桿,做陀螺玩,還有男孩子自己做木頭陀螺玩,知道孩子對旋轉的好奇與當自己通過努力讓物體轉起來是,那種成功的喜悅與興奮,讓我覺得有必要為孩子組織一次關於探索讓物體轉起來的活動,於是經過自己的充分的准備,包括材料准備、孩子已有經驗的分析,孩子的興趣點和能力所能達到的高度等。實施了這節大班科學活動《奇妙的旋轉》 。
活動目標:
1、對旋轉現象感興趣,能積極主動探索使物體旋轉的方法並記錄探索結果。
2、知道一切物體在外力作用下都可以轉起來,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探索使物體旋轉的方法並記錄探索結果。
2、難點:能讓所有的材料都轉起來,知道一切物體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轉起來。
活動准備:
1、操作材料:
材料一:各種線形、長條形物品:毛線、布條、樹枝等。
材料二:各種平面的物品:紙片、毛巾等。
材料三:各種立體物品:積木,珠子、盒子、瓶子等。
2、記錄紙每位幼兒一張,記錄筆、大風車一個、小風車每位幼兒一個。
3、操作區域和集體活動區域分開。
活動過程:
一、感知發現
1、導入 教師和小朋友每人手裡拿一個風車,和小朋友邊唱邊走進活動室:「大風車吱呀吱溜溜地轉,這里的風景呀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還有一群快樂的小夥伴!」
「小朋友們,你們好!今天的風車轉轉轉節目就要開始了,風車你們玩過嗎?今天老師請小朋友玩風車。(幼兒玩風車)
2、探討:「你是怎麼讓風車轉起來的?」
教師:我們不用這些方法的時候,風車會轉嗎?
教師:對啦,是我們用嘴巴吹,用手撥打,或者利用風吹,風車才會轉起來。
教師:你還見到過哪些東西是可以轉動的呢?
教師:你們知道這些東西是怎麼轉起來的嗎?
3、教師小結:小朋友觀察真仔細,風車是靠風吹轉起來的;而旋轉木馬和摩天輪是用電的,叔叔按的開關就是電的開關;自行車的輪子是騎車的人用腳蹬才會轉,原來啊,這些東西轉起來都要外界給它力才能轉起來。
二、嘗試探索。
師:老師這里還有很多材料想請你們去找找看,有哪些東西是可以轉的?老師這里有記錄紙,你們看。
(教師講解記錄紙的用法:記錄紙都是用圖案符號表示的,不是用文字表示,各種物品用圖形表示; 「猜」是一個娃娃頭像一個問號表示;「嘗試」是用小手錶示)
1、幼兒先猜測每種物品是否能轉動,在「猜」的一欄中記錄。
2、幼兒動手實驗,看到底能不能轉動,並在嘗試一欄中進行記錄。
3、幼兒介紹自己的發現,問:你在玩什麼?你發現了什麼?你是怎樣讓它轉動的?
4、教師小結:立體的物品容易轉動起來,線狀和平面的物品不容易轉動。
三、再次探索 師:剛才我們讓立體的東西轉動起來了,現在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我們想辦法,能不能讓那些剛才沒有轉動的東西轉動起來呢?你覺得什麼辦法能讓那些物品轉起來呢?把你的想法畫在第三欄里。
1、幼兒再次嘗試,(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材料進行輔助),並把自己的探索結果記錄下來。
2、集中交流、演示自己的發現:說說你的辦法。 師:請小朋友來講一講,你是怎麼讓你的那些物品轉起來的,有的小朋友還沒有找到方法,我們教教他們吧!(教師根據剛才的指導與觀察,請幾個幼兒講述並演示自己的方法。)
四、實踐歸納
1、請小朋友去嘗試剛才沒有嘗試的物品,你可以試試剛才大家介紹的辦法,也可以想想其它辦法。
2、教師重點引導幼兒進一步嘗試使物體旋轉的多種辦法。
3、交流歸納。
五、拓展體驗
1、生活中,你還見過什麼會旋轉?
2、試試你的身體會旋轉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讓幼兒在猜測——探索——再猜測——再探索的過程中完成了對物體旋轉現象的一個初步的了解,他們在自己的努力下知道了:任何物體只要有外力的作用,都可以旋轉起來的科學道理。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對周圍的科學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探索活動產生了積極的態度,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孩子在講述自己的動手操作過程,就是對剛才活動中自己的探索、操作而產生的零散的經驗進行歸納和總結,從而形成一個系統的認知和正確概念,孩子對這樣的'認知的掌握比教師的講解和灌輸的效果要強很多,是孩子把剛才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固有的認知的一個過程;同時也可以讓自己的個人經驗轉化成大家共有的集體經驗,使得活動重點多次突出,難點再次被突破。活動目標得到了很好的實現,孩子也是在愉悅的情緒中進行了主動探索的活動過程,認知能力、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與發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將數量為「5」的各種水果分成兩份,並探索不同的答案。
2、學慣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分合水果的過程與結果,學習分合式的記錄方法。
活動准備:
教具:蘋果、梨子、桃子水果卡片若干。記錄單若干。
活動過程:
1、小組活動(1)觀察活動材料,引發活動興趣。
「請小朋友看一看,你們的盤子里都有些什麼?」「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麼呢?」「那我們就來玩一個分水果的游戲吧。」
(2)交待活動規則要求A、每次拿5個水果在黑板上擺成一排,然後把5個水果分成兩份。
B、每排的5個水果分成兩份的答案都要不一樣。
C、分好後說一說5個水果分給誰幾個?分給誰幾個?幾個和幾個和起來就是5個。
(3)幼兒操作活動,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
提醒幼兒每次取5個水果放在橫線上數一數,然後再分成兩份。教師重點觀察幼兒每次拿取的是不是5個,再分成2份的答案有無重復和遺漏,鼓勵幼兒分好後用語言表述。
2、集體活動(1)記錄,學習5的組成。
「誰願意把自己怎樣分水果的事講聽,老師把它記在黑板上。」
(2)集體按指示檢查5的分合結果。
「大家看看每排是不是5個水果,每次分成兩份的答案有沒有重復或遺漏?」
(3)學習分合式結果。
「誰能動腦筋想一想:可不可以用數學和符號來表示分水果的事?5個蘋果用幾來表示?(5)分用什麼符號?(分合號)爺爺分得1個蘋果用幾表示?奶奶分得的4個蘋果用幾表示?教師邊引導邊記錄,請幼兒繼續往下記錄。
(4)幼兒記錄自己的操作結果。
教師不斷地提醒幼兒每一次記的都要和分的一樣。
教後感:這節課是學慣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分合水果的過程與結果,學習分合式的記錄方法。孩子們都能很快的寫出來。
教育活動目標:
1.學習二等分、四等分,初步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知道整體大於部分,部分小於整體。
2.探索對同一物體等分的不同方法。
3.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點: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活動難點:探索對同一物體等分的不同方法。
材料准備
1.投影動畫《兩只笨狗熊》,兩只笨狗熊和歡歡、樂樂卡通圖像,圓形蛋糕、長方形蛋糕圖片各一個。
2.一樣大小的圓形卡紙每人兩張,長方形卡紙每人一張,小剪刀每人一把。
3.水果籃一個,一個蘋果,四個香蕉,八個桔子。
4.是、否四等分的圖片6張。
教育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兩只笨狗熊》質疑導入
師:在剛才的故事當中,兩只小熊為什麼會上狐狸的當?我們一定要學會等分東西,這樣就不會像兩只小熊一樣上別人的當了。今天是兩只小熊的生日,熊媽媽為它們准備了一個美味的蛋糕,我們來一起幫它們二等分吧!
二、操作演示學習二等分、四等分
1.幼兒先用圓形卡紙進行二等分,每個小朋友一張圓形卡紙,一把小剪刀。操作結束後請一名幼兒到前演示,並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的?二等分後的一份是原來整個圖形的多少?
2.每個幼兒再拿一個圓形和剛才分好後的一份比較哪個大,哪個小?讓幼兒通過比較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3.蛋糕分完了,兩個小熊正准備吃,只聽見門鈴響了,歡歡、樂樂也來為兩只小熊過生日,還帶來了一籃水果(先把水果放邊上)。兩只小熊請好朋友吃蛋糕,現在蛋糕應該等分成幾份?
4.幼兒接著用圓形卡紙來演示,然後請一名幼兒到前面來進行四等分,現在分好後的一份是原來整個蛋糕的多少?把分好後的四份拼一拼再和整個圓比較你又發現了什麼?
5.蛋糕很快被吃完了,可幾個小動物都沒有吃飽,這時熊媽媽又買來了一個長方形蛋糕,我們趕快來幫它們四等分吧!
6.每個小朋友一張長方形紙,要求一組幼兒做出不同的分法,然後找出分法不同的幼兒到前面來演示。(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究來攻克難點。)
三、實物操作,拓展延伸
1.分禮物水果
找四名幼兒來當小動物,請小朋友上來幫它們分水果,(蘋果需要切開,老師來分)。強調把4個香蕉分給每個小朋友1個,8個桔子平均分給每個小朋友2個,也叫四等分。
四、游戲"看誰說得對"
准備幾張有是四等分,有不是四等分的圖片,分別展示,讓幼兒用動作來判斷(對雙手舉起做對號,錯雙手體前交叉做錯號)。
五、感謝
師:小朋友今天幫小熊解決了很多難題,小熊對我們說謝謝了,小朋友應該說什麼?歡歡、樂樂也要回家了和它們來說再見吧!
活動反思:
在這次教育活動當中,幼兒能夠通過動手操作,個體演示,學會對物體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對同一物體進行不同分法等分時幼兒做得不夠全面,但幼兒能夠去嘗試已是很不容易了。
整體活動下來,我覺得我做得好的是用故事來貫穿整個活動過程,把枯燥的數學活動變動生動形象。用實物來進行教育活動,能夠調動起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不足之處是我的教學語言不夠生動,普通話水平有待提高,表情也缺少親和力。在幼兒對長方形進行四等分時,操作材料准備的不夠充分,操作目標說得不夠清楚,應該說清楚每張紙只做一種分法,可以給有不同分法的幼兒准備多幾張紙,不至於使用些幼兒用同一張紙折了好種分法,到後來都看不清楚摺痕了。或者可以讓幼兒把自己的紙分好後,和其它幼兒合作去找不同的分法,這一環節在操作時不夠成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一、 活動目標
1復習4、5的組成和加減。
2學寫數字4、5,學寫正確的書寫方法。
二 、活動准備
五個花燈的圖片,紙,筆若干。
三 、活動過程
1師幼進行問答游戲。如:小朋友,我問你,5可以分成幾和幾?陳老師,告訴你,5可以分成3和2.。
2以花燈為題,復吸、5的組成和加減。
1)教師出示5個花燈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根據需要進行一下提問:有幾個花燈?是一樣的嗎?什麼地方不一樣?引導幼兒將花燈分成兩組,將分法記錄在紙上。
2)請幼兒交流自己的分法幾理由,並根據分合適列出加減算式。
3)引導幼兒操作幼兒用書,進一步鞏固4、5的組成和加減。
3教幼兒學寫數字4、5.
1)出示書寫範例,教師示範數字4、5的書寫步驟,提出書寫要求。
2)指導幼兒書寫數字,注意糾正幼兒的不良坐姿和不正確的書寫姿勢。
3)引導幼兒相互交流數字書品,體驗寫數字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游戲目標:
1、了解改變橋面厚度、形狀與紙橋承重力的關系。
2、通過自我檢驗及與同伴之間的相互比對,不斷探索增加紙橋面承重力的方法。
3、積極動手動腦,體驗探索與交流的樂趣。
游戲准備:
積木橋墩(橋墩固定)、白紙、本子(每份數量相同,用於操作)。記錄紙、記錄筆。
游戲玩法:
1、幼兒將兩個積木固定成橋墩。
2、用白紙折疊後放在橋墩上做小橋,上面放本子。一直放到紙橋承受不起。
3、幼兒繼續折疊,再次實驗。並將每次的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
4、記錄折疊的次數和承受的本子數。讓幼兒知道折疊次數越多,承受的能力越強。
活動反思:
1、提供適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兒探究和學習的中介,只有主動地與材料互動,才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從中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探究的慾望,使幼兒的探索活動更加深入,獲取豐富的科學知識經驗。本次活動為幼兒提供的物化著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而且是幼兒有持續探究慾望的,它支持幼兒運用原有的經驗進行充分猜測和驗證,有助於幼兒多方面經驗的主動建構,幼兒在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體驗。
2、設計探究的過程
整個過程設計體現了教師的規范性和嚴謹性,更體現了幼兒親歷科學探究的主體性。活動從幼兒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提出問題,對問題答案進行推測,為證實推測而設計「紙條提水」實驗,收集數據(記錄表),進行交流,得出結論,提出新問題,提升經驗,解決問題拓展遷移經驗於生活。承上啟下、層層遞進的流程,提升了幼兒的思維空間。
3、要求及時的記錄
實驗記錄是幼兒在探究過程中所獲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兒關注探究的過程。本次活動要求幼兒在每嘗試一種紙條後就記錄下數字結果,有助於幼兒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有助於幼兒同伴間的交流和經驗分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根據故事提供的線索大膽想像、推測,學會清楚表達。
2、感受故事,體驗大小老鼠之問其樂融融的快樂情感。
活動准備
故事畫面、一頂用廢舊材料製成的帽子、各種裝飾材料及一些廚房日用品等。
活動過程
一、交代故事名稱,引起幼兒的興趣
有隻可愛的小老鼠,它想講講自己忙碌的一天,什麼叫「忙碌」?猜猜小老鼠在「忙碌的一天」里到底在忙些什麼?瞧!這只小老鼠頭上戴著什麼呀?
二、分段觀察畫面,理解故事情節
1、故事開頭至小老鼠說「我已經找到夢想了……」猜猜小老鼠的夢想可能是什麼?
2、至「這小老鼠到底在於什麼呀」。
(1)小老鼠究竟在忙些什麼?
(2)小老鼠收集了哪些東西?
(3)它收集這些東西可能要做什麼呢?
3、至「原來,你的夢想就是做一頂特別的太陽帽啊」。
(1)小老鼠用這些東西究竟做了什麼?
(2)小老鼠為什麼要給大老鼠做一頂帽子呢?
(3)這是一頂怎樣的帽子?哪些地方很特別?
(4)大老鼠收到帽子以後開心嗎?為什麼會特別開心?
4、最後的畫面,講述故事結尾部分。
(1)為了給媽媽一個驚喜,他搜集了哪些東西,做了哪些事情?
(2)猜猜大老鼠和小老鼠還有什麼重要的任務?
三、欣賞「特別」的帽子,激發幼兒動手製作的願望。
1、欣賞小老鼠的特別帽子,觀察帽子所用的材料。
2、討論:我們能不能也為媽媽做一件禮物,可以利用些什麼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