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五子登科」什麼意思
意思是:意喻品學兼優,期望子弟都能像竇家五子那樣,聯袂獲取功名、擁有錦綉前程的理想。後來成為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寄託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獲得科考成功。
五子登科最初來源於民間故事,五代後周時期,燕山府有個叫竇禹鈞的人,他的五個兒子都品學兼優,先後登科及第,故稱「五子登科」。
(1)五子登科蛋糕圖片擴展閱讀:
歷史上的「五子登科」
劉式娶妻陳氏,生有5個兒子:劉立本、劉立言、劉立之、劉立禮、劉立德。劉式的妻子陳氏也是一位非常優秀賢惠的母親。據記載,劉式去世後,陳氏召集5個兒子,對他們說:"你們的父親為官清廉,身後沒有為你們留下什麼金銀財產,所遺留下來的只有書籍數千卷。
這就叫墨庄,希望你們都在墨庄中安心耕讀,以後能夠學有所承,繼承光大你們祖先的事業。"她的兒子們都遵從母親的教誨,刻苦攻讀,後來果然都考取了功名,中了進士,做了郎官。此事在劉氏家族和當地傳為美談,人們因此稱陳氏為"墨庄夫人"。
五子登科的故事是宋代的,五子登科銅鏡,明、清、民國都鑄造。晚清民國的多些,但是你的銅鏡從圖片上看宋代的面居大,至於價值這要看你的出售方式,如:收購、展覽、拍賣,價格從幾萬到幾十萬甚至百萬不等,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C. 結婚需要准備些什麼東西啊,全面一點的
結婚,意味著兩個人從此一起生活,然而在成為夫妻前,也有一些流程要走。在結婚的過程中,除了男方要給彩禮外,女方還要准備陪嫁物品,這也是一種約定成俗的規矩,只不過對陪嫁沒有統一的規定。
那麼,結婚女方要准備哪些陪嫁物品呢?
五、日常用品
除了一下常規物品,生活用品也需要女方陪嫁,像牙膏、牙刷等洗漱用品,拖鞋、睡衣、內衣褲和襪子等都要准備兩套,當然紅色是少不了的,代表喜慶。
六、家用電器
家用電器可以算是陪嫁裡面比較大頭的一部分了,因為男方已經購房裝修了,所以女方這邊就需要購買包括洗衣機、電視機、電冰箱和空調等大家電。主要還是根據當地習俗。
上述就是女方陪嫁需要准備的物品了,由於不同地區的習俗不同,大家還是需要根據自己所在地的習俗進行准備哦!
D. 為什麼有人稱女兒為賠錢貨
舊時,養女兒經常會被人稱為養賠錢貨。直到現在,也會偶爾聽到罵女兒時,會用這樣的字眼。這種貶損的字眼容易讓人產生憤慨的聯想。然而,賠錢並不是指養育過程中開銷大,這跟很多地區的婚嫁習俗有密切關系。
所謂的賠錢,其實是指在很多地區,有女兒出嫁要陪嫁的習俗。
陪嫁又叫做發奩。許多地方,俗規嫁妝不能成為「送」,其顧忌在於俗語說「送上門的貨不值錢」,所以俗稱「發嫁妝」。
在以前,陪嫁可講究了。無論是貧困人家,還是大戶人家,為了女兒今後婚姻生活幸福,不會被別人瞧不起,都不惜傾盡所有,送去各種豐厚的嫁妝,體體面面的嫁女。
在漢族的一些地區,大富人家發奩除了送大件貴重物品,還多送田地、山林,一般人家也會送去衣服、蚊帳、被絮、澡盆、腳盆、洗臉盆、提桶、木箱、木櫃、大桌、小桌矮凳、火盆、木炭、茶具餐具等等。貧寒人家的陪嫁,有的也會由男方備辦一些,事先悄悄送到女方家庭。這是男方有多體恤女方家庭啊!
在浙江、杭州一些地區,有意思的是,必不可少的,會送一隻紅漆馬桶。對,你們沒聽錯,是馬桶。這種東西,居然能夠登大雅之堂呢!
馬桶在這些地區稱為「子孫桶」,在馬桶中還會放進一些棗子、花生、桂圓、栗子、荔枝之類,意為「早生貴子」、「五子登科」等,還有的會放入五個紅蛋,也是「五子登科」之意。
有學者寫光緒十五年蘇州地區大富人家一場婚禮的嫁妝:面盆、腳爐、茶飲、妝台、茶器、絲蘿、團圓鏡、象牙筷及床上用品等等,銅、錫、瓷、牙、竹、木各式器具齊全。
舊時北京大富人家的陪嫁場面更是讓人咂舌。在林語堂的《京華煙雲》中,木蘭出嫁的排場蔚為壯觀,
書中寫華太太看著抬過去的:「一個金如意(是一種禮器,供陳設之用),四個玉如意,一對真金盤、龍鐲子,一對蝦須形的金絲鐲子,一個金鎖墜兒,一個金項圈,一對金帳鉤,十個金元寶,兩套銀餐具,一對大銀瓶,一套鑲嵌銀子的漆盤子,一對銀蠟台,一尊小暹羅銀佛,五十個銀元寶;一套玉刻的動物,一套紫水晶,一套琥珀和瑪瑙(木蘭自己的收藏品),一副玉別針,耳環,戒指兒,一個大玉壓發,兩條頭上戴的大玉鳳,一個大玉匣子,一個小玉瑪瑙匣子,一個舊棕黃色玉筆筒,一對翡翠鐲子,一對鑲玉鐲子,兩個玉墜兒,一尊純白玉觀音,有一尺高,一顆白玉印,一顆紅玉印,一支玉柄手杖,一尊玉柄拂塵,兩個玉嘴旱煙袋,一個大玉碗,六個玉花水晶花瓣的茶杯,兩個串珠長項鏈,一副珍珠別針,一副珍珠簪子,珍珠耳環,珍珠戒指、珍珠鐲子各一個,珍珠項飾一個。然後是若干個古表銅鏡,若干個新洋鏡子,福州漆化妝盒子,白銅暖手爐,白銅水煙袋,鍾,卧房傢具,揚州木浴盆,普通的便器。再隨後而來的是文具,古玩,如檀香木的古玩架,古玩櫥、凳子、古硯、古墨、古畫,成化和福建白瓷器,一個漢鼎,一個漢朝銅亭頂上的銅瓦,一玻璃盒子的甲骨。再隨後是一匣子的雕刻的象牙,再往後是十大盒子的綢,羅、緞,六盒子的皮衣裳,二十個紅漆箱子的衣裳,十六盒子的絲綢被褥,這些一部分是新娘自用的,一部分是贈送新郎的親屬,做為新娘的禮物。」
書中說,姚家所送出的嫁妝,有七十二台。看到這樣豐厚的嫁妝,小編的眼鏡都跌下來了。別說各種各樣的玉器、金銀器,光那綢、羅、緞,二十個箱子的衣裳,絲綢被褥也是極大的大排場,真讓小編覺得自己真的沒見過世面哎。
那麼除了漢族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會不會有陪嫁習俗呢?
少數民族的陪嫁豐盛程度也不容小覷。比如苗族,以銀飾為嫁妝。一套銀飾盛裝最少也要幾萬元以上,有錢人家可以當年打制,而沒錢的人家,則需要更長時間來積蓄,這種盛裝,甚至會由母親傳給女兒,再由女兒往後傳,舊了再翻新。一般女孩子都有一套完整的銀飾,富有的家裡,配飾會完整點,盡量完整齊全的服裝銀飾可達30斤。因為非常貴重,所以女孩子一生也就擁有一套這樣的盛裝。
侗族地區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嫁妝多為1―2床棉被、2―3個洗臉盆、1―2個木箱等,等有了孩子,再補送織布機、紡車等等。到了80年代後,嫁妝就更為豐富,衣櫃、書桌、縫紉機、床上用品到電視劇、冰箱、電風扇都有送了。
還有藏族姑娘,結婚時自帶嫁妝蜜蠟、松石、珊瑚、瑪瑙等等這些昂貴的物品,這些物品都是家傳的,極為貴重。
陪嫁內容如此之豐盛,難怪民間有俗語:「生崽滿堂紅,生女一場空」。到了現代,陪嫁習俗,在某些地方,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
所以啊,女方家庭一生氣,罵起女兒來,有的就會一口一聲「賠錢貨」了。不過,這罵歸罵,嫁女的時候,還不都是花大心血「賠錢」置嫁妝啊!
圖片來自網路
E. 罐子上有五子登科是那個朝代的
近現代的。看字體和花紋就知道、年代最多不超過民國。
一、五子登科本為漢族民間諺語,最初來源於民間故事,話說五代後周時期,燕山府有個叫竇禹鈞的人,他的五個兒子都品學兼優,先後登科及第,故稱「五子登科」。竇禹鈞本人也享受八十二歲高壽,無疾而終。當朝太師馮道為他賦詩雲:「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三字經》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句子來歌頌他,教導兒童要好好念書,父親也要教子有方。
五子登科後來成為漢族傳統吉祥圖案,寄託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竇禹鈞五子一樣獲得科考成功。
二、史稱「黃平科名輩出」、「在黔為文物聲名之地」,至清末黃平有進士29名,舉人251名。康熙三十五年(1696),黃平人王耘中進士,其子侄五人,中舉三人,中進士兩人,後人贊譽為「五子登科」。(貴州黃平縣舊州古鎮)
F. 圓盤面寫著五子登科是什麼意思
那是一種吉祥的寓意,就是古代的日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大富大貴,都能當官發財,一般的這種東西年份不長的,沒有見東西,可能是明清時期的遺物,有收藏價值,但是價格不會太高的,
G. 五子登科的銅錢,請了解的朋友講解一下,並估價…
五子登科 哈哈 是吉語錢 也可以說是 包袱錢 不是什麼五個孩子 五子登科 語意 孩子可以 中科舉是意識 直徑 6----8個 算大點的 市場價格 在 300---800元 最好 有圖片 看看品
H. 請問老師,這種五子登科銅鏡存世量大不大市場估價能有多少
五子登科銅鏡一般是明代或清代的。價格不會太高,依品相和年代而定,通常幾百到小幾千是正常的,不排除罕見的達到幾萬的可能性,但從你的圖片看是幾百元差不多了。
「五子登科」故事取自後周人士竇禹鈞教子有方,五個兒子先後考中進士的故事。在中國民間傳統層面,「金榜題名」乃是人生一件十分重要、光宗耀祖的大事。將「五子登科」圖案鑄在銅鏡上,便成為了一個吉祥符號,祝福著每個擁有者門楣興旺、仕宦發達。
I. 貌似光緒的聚寶盆 五子登科 誰來鑒定下真假 值多少錢
您的這一個貌似光緒的聚寶盆 五子登科 ,是典型的現代的仿古工藝品;國內藝術品市場上比較常見;市場上一般喊價在1000元左右;市場上常見不法商人,拿著這樣的,冒充老的珍品,高價銷售,千萬要注意!
J. 五子登科的銅鏡大概是什麼年代
五子登科的銅鏡出現於明清時期。
「五子登科」鏡流行於明清時期,共形狀各異,重量、厚薄不等。大的如篩盤,小的不及盈寸。從紋飾題意上來說,該語句最早的來源可能是取材於《三字經》,因上有「教五於,名俱揚」之句。後來則成為長輩教育孩子做官揚名的標准。
「登科」是考試及第之意,也是封建社會鼓吹「學而優則仕」所要達到的目的。而民間傳說中的「五子登科」又別稱「五子高升」,指的是古時有一人,教育五個兒子均登科作了大官,由此得到「教子有方」的贊譽。後人便將此事化為口語,使之得以廣泛流傳。
(10)五子登科蛋糕圖片擴展閱讀:
來源
明清時期的徽州,徽商的崛起,極大地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教育文化日趨繁榮。在此之前,科舉制度的全面展開,已成為士人入仕為官的主要途徑,而明代更是將學校教育、科舉取士與銓選授官結合起來,使科舉入仕的思想深入人心,這種思想也就相應地反映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來。
「五子登科」鏡,就是很好的例證。由於鏡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照面飾容必不可缺的用具,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一些吉祥、喜慶用語大量的被運用到銅鏡的裝飾上,成為一種時尚。如「狀元及第」、「一品當朝」、「連中三元」等,這些都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殷切盼望。
目前,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文化素質的提高,以及對銅鏡有了新的認識,此類銅鏡巳被一些專項收藏愛好者所青睞,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